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界 >>内容详细

以膜分离为核心的市政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2010-10-13 11:28:03  

 

以膜分离为核心的市政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文/同济大学 于水利   
 
1.前言
1.1近代的市政水处理及存在的问题
近代的市政水处理是以保证水量要求为核心的,水质要求居于次要地位。处理技术主要有基于自然生态学的慢滤池(19世纪初英国发明),基于地球化学的快滤池技术(20世纪初美国发明),以及基于生物、化学氧化的有机物处理技术(20世纪初欧洲发明)。这些处理技术基本是模拟大自然对污染物的作用、分离,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对水质的保障不可靠。再加上近代的市政水处理强调水量,忽视水质,水系统是开环的,没有形成循环,所以导致21世纪城市水环境的严重恶化,水资源的极度贫乏,排放到水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使生态环境,特别是人和动物的健康存在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
1.2二十一世纪市政水处理工艺与系统的构建
地球的全部水量约为136×107 km3其中海水资源132.3×107 km3,占97.3%;淡水资源(地表水)3.67×107 km3,占2.7%;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193.25×103 km3,占0.0141%;其它的水资源,例如冰川、蒸汽和深层地下水等不能被人们利用。进入二十一世纪,有限的水资源,已经不适应世界人口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对水的需求,特别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发明的、以保证水量为核心的市政水系统,对经济持续增长的阻碍作用日趋明显,江河断流、水库干涸、地下水位下降以及频发的水污染事件,就是其突出的表现。因此,构建二十一世纪新型的市政水系统是当务之急。
新型的市政水处理系统的构建,需要符合以下原则,(1)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并考虑当地民众的风俗习惯,在现有水系统的基础上改建或新建本地区的最优化的水系统,打破市政水系统型式的统一化、通用化;(2)新型的市政水处理系统不仅要满足当地民众对水的质和量的需求,而且,从生态学角度,还必须满足环境容量以及当地水资源容许开采量等要求;(3)新型的市政水系统,要突破供水水质的均一化,采用根据不同用户的水质要求,提供相应的水质的方略。例如,饮用水提供更高质量的健康水,对与其他用水可以利用废水回用;(4)为了节约水资源,减轻环境负荷,新型的市政水系统应该是循环型的,即实现用水、排水、处理、重复利用的闭环循环。从而实现新型市政水系统,可保证人类健康、对环境友好、省能的目标;(5)分散的小系统与大规模的循环系统相结合。
1.3膜技术与市政水系统
膜技术是美国在上世纪后期发明并开始应用的,膜技术与以生态原理及地球化学原理的水处理技术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一种仿生技术,模仿人或动物的功能膜系统分离水中的各类污染物,因此膜技术较传统的水处理技术更具功能化、可靠性更高。另外,因为膜分离的时间非常短,使得膜设备的体积相对较小,特别是膜分离能可靠地分离水中的病原体(例如:隐孢子虫、贾第虫等),使其处理水的生物安全性得到保证。
实现市政水系统的循环,需要遵循1.2的原则,但必须具有相应的处理技术相配套,而膜技术可能是实现市政水良性循环的关键技术。因为从理论上讲,功能不同的膜,可以应对任何需要处理的原水,也可以制造出人们不同要求的各种水质的水。为了节省能耗,分散式的水循环系统是新型市政水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分散式的水循环系统正是膜技术发挥其工艺过程设备化、灵活、简便等特点的领域;污水的循环利用不能以牺牲用户的用水质量为代价,膜技术能可靠保证污水回用水水质,是实现市政水系统循环的关键;提供健康饮用水也是膜技术具备的功能之一,当前大量的优质饮用水处理工程、桶装水等就是例证。
2.以膜为核心的市政水处理
2.1膜-生物反应器MBR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MBR工艺)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也称膜分离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内置式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见图1),二是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见图2)。
 
 
 
  
内置式一体化MBR的特点是,设备紧凑,操作压力小(能耗低),但其单位膜面积出水量相对较小。外置式MBR的特点是工作压力高,出水量大,不过其能耗高,膜面流速高(2-4/秒)。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图4),与传统的城市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图3)相比,具有流程简单化,适应水量变化,占地面积小,污泥量小,处理水不需要消毒,便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
 
 
 
鉴于MBR独特的性能,近年来在我国污水资源化领域越来越受到青睐。截止到2009年底,在我国采用MBR工艺,规模>1万m3/d的MBR工程约30个,最大规模:湖北省十堰市神定河MBR工程(设计能力11万m3/d)。2010年已有7个大型MBR在建,累计处理能力>33万m3/d。2011年数个大型MBR工程已签约。
2.2膜法特种废水处理
废水处理中除了生活污水外,还有很多很难处理的废水,例如造纸废水、屠宰废水、印染废水、垃圾渗滤液等。这些废水的显著特点是,有机物浓度高、生物降解困难(可生化性差),对环境的危害大,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很难解决这类水处理问题。而膜分离是靠膜孔的截留作用去除污染物的,这种去除作用只跟污染物的尺寸有关,污染物的物化、化学性质对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小。因此,我们认为膜分离是这类废水处理的理想技术。下面以垃圾渗滤液为例介绍特种废水的处理工艺。
填埋、焚烧、堆肥是垃圾处置的三种主要方式,我国以填埋方式应用最多,约占80%。该三种处理方式都会产生渗滤液,但填埋方式产生的渗滤液具有量多、时间长、变化大、含盐量、有机物、氨氮浓度高的特点,是渗滤液中处理难度最大的一种。渗滤液中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多,高盐分、高氨氮、低C/N比是处理的难点,而去除总氮是难点的核心。
2008年国家环保局发布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目前膜组合工艺,在国内外已经成为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主导工艺(图5)。

                  图5 膜法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图5的工艺,利用UF、RO与生物处理、过滤等组合,实现对渗滤液中有机物、氮、磷、悬浮物、色度、微生物、重金属的去除。成都市固体废弃物卫生处置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是我国第一个按《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新建的大型渗滤液处理工程,该工程日产清水水量超过1000m3/d,采用图5工艺。2008年12月31日通水,到目前已经连续运行了一年多,出水水质良好,工艺运行稳定可靠。
2.3膜为核心的饮用水处理
我国2007年7月1日颁布了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 2006),检测指标从35项提高到了106项。目前我国自来水厂,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外,都是采用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工艺,该工艺的处理水水质很难满足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膜分离是饮用水深度处理的一种很好选择。目前在饮用水处理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是超滤膜和微滤膜,因此,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通常是将膜与其它工艺组合,达到同时处理水中悬浮物、病毒、细菌和有机物的目的,目前常用的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有:一.原水+混凝+膜分离(UF或MF)+消毒;二.原水+混凝+沉淀+膜分离(UF或MF)+消毒;三.原水+混凝+沉淀+活性炭+膜分离(UF或MF)+消毒;四.原水+混凝+沉淀+臭氧+生物活性炭+膜分离(UF或MF)+消毒。以上工艺可根据不同的水质灵活选用。
3.结论
(1)膜分离是实现市政水系统良性循环的关键技术和工艺;
(2)膜组合工艺工艺可以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
(3)降低膜成本、控制膜污染是膜技术在市政水领域推广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注:于水利(1962-),男,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膜分离与饮用水处理技术,Email:ysl@tongji.edu.cn



*国家863计划(2008AA06Z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80505097806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6BAJ08B09)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0DFA92460)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