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内容详细

英国《金融时报》:允许外国企业上市对中国有利

2009-08-02 20:19:30  
    日前,中英两国在伦敦达成共识,允许对方国家企业到本国证券交易所上市。中方同意,按照审慎监管原则,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司(包括英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的方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英国财政部官员透露,汇丰(HSBC)可能成为首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外国公司。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经济事务评论员吴铮认为,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让中国经济从多方面获益。

    其一,中国储蓄率长期居高不下(超过50%),政府和民间都积累了大量资本,允许优质的境外企业发行A股,可以给中国的民间财富提供更多投资选择和分享全球市场收益的机会。

    从投资回报看,目前中国A股市场价格比同一家上市公司的香港H股溢价约40%。欧美市场经历了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连续下跌,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股息率相比A股市场具有明显优势。长期来看,欧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股票市场的回报率高于债券市场。民间财富投资于外国企业,既可以吸收国内市场过剩的流动性,将一部分外汇储备“藏富于民”,又有望优化资源配置,取得比购买美国国债更高的收益。

    其二,允许外国公司在中国上市,有利于增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欧美国家长期以来过度消费,目前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均陷入困境,政府和家庭的债务规模及债务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这和中国约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银行体系中近50万亿人民币的存款形成鲜明对比。在欧美市场信贷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中国庞大的资金池对亟需资本的跨国公司拥有巨大吸引力。中国可以借此将自身的资本优势转化国际市场上更大影响力。

    中国投资欧美市场,既可以通过海外投资的形式“走出去”,也可以将外国企业“请进来”来上市融资。相比之下,海外投资需要面临投资目的国政治、法律和市场等多方面的风险,例如中国铝业公司对力拓的投资。而跨国公司在中国上市融资或发行异地上市的股票存托凭证,就必须遵守中国法律、行政规章、会计准则,接受中国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履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义务。

    其三,对外国公司开放中国资本市场,将刺激中国金融服务业的成长,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提高上海等金融中心城市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外国企业在中国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将大幅带动中国金融业和相关服务业的需求,给投行(股票承销)、交易(证券经纪)、银行存管、投资管理、审计、税务、法律顾问等行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金融业作为高附加值、低污染的行业,其增长将给中国的经济结构带来有益变化。

    伦敦、香港这样的城市能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其证券交易所都不仅依托本土市场。中国上海等金融中心城市想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也需要通过吸引外国公司上市的方式,扩大其证券交易所的规模和国际影响,加速金融产业和从业者国际化的进程。对人民币而言,如果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一批大型跨国企业的股份都采用人民币定价、交易,势必大幅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系对美元的依赖。同时,这也避免了中国对外投资中的汇率风险。

    允许外国企业来华上市当然是有风险的。但是如果政策得当,风险完全可以控制在合理水平。对于资本外流不必太过担心:首先,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双顺差,有条件承受一定量的资本流出,而且目前中国也在积极进行海外投资,这对纠正经济失衡有益;其次,允许外国企业在华融资,未必导致资本外流,对于在中国融资的外资企业,中国完全可以附加条件,要求它们将一定比例的募集资金用于投资中国市场;最后,对外国企业的股权投资也可以通过股票分红和资产增值获得回报。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