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学都指出,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量化的减排任务”。
9日,代表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的国务委员戴秉国在意大利拉奎拉表示,中国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但他同时敦促发达国家在技术、资金、能力建设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支持。
此前一天,八国集团提出“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50%”的全球减排目标,并敦促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接受此项长期目标。
“2050年的减排目标是欧盟单方面做出的一个政治决定,科学界对此项目标的研究基础仍存在争议。”吕学都说。
2009年被认为是气候谈判关键一年。今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将在丹麦首都缔结《哥本哈根议定书》,制定新的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格局,以替代将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
专家介绍,新协议应包括两大核心内容:一是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2012至2020年)的温室气体量化减排目标;二是加强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全面、有效和可持续的实施,就发达国家履行公约所规定的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友好技术、提供资金支持等作出具体安排。
在气候谈判过程中,发达国家一直忽略在温室气体排放上的历史、人均等因素,不断要求发展中国家以量化的形式承担减排任务。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谈判道路上屡屡受到来自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施加的压力。
美国等发达国家日前提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承担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中国商务部对此表示坚决发对,认为这是“以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