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投资强度和推进力度展开水污染治理工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河流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确定了“十一五”期间58项污水治理重点工程,计划总投资138亿元。记者日前跟随许宗衡市长调研全市防洪治污工作时获悉,目前这58个项目进展顺利,“十一五”末期我市污水治理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水环境将实现根本性好转。按照年度计划,今年将有28项重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2010年建成1000公里污水干管
据市水务部门介绍,我市(深圳市,下同)水环境治理工作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以水质改善和保护为目标的污水治理工作,主要内容是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泥处理等设施建设和管理;二是以确保城市安全为目标的防洪排涝工作,主要内容是河道防洪整治以及低洼地区排涝泵站、排水管渠等项目的建设和管理。
目前58项污水治理重点工程进度进一步加快。污水处理厂项目中,光明污水厂、横岭污水厂二期、南山污水厂二级处理3个续建项目将在今年5~8月通水试运行,今年底滨河污水厂改造、西丽再生水厂将建成投产,布吉、葵涌、水头污水厂将完成过半工程量。福永等10座BOT污水厂、蛇口污水厂扩建、罗芳污水厂改造等一批项目将在今年开工;观澜、龙华两座污水厂扩建工程,福田污水厂等一批“十二五”规划项目将在今年底、明年上半年提前开工建设。在污水管网项目中,2010年前计划建设的1000公里污水干管,现已建成400公里,今年计划完成达300公里;福永、寮坑两个过渡期污泥固化填埋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年内建成投产,3个污泥干化焚烧项目进展加快。
按照年度计划,今年将有28项重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将取得重大突破:特区内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任务将全面完成,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标准均有较大提高;特区外已投产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一期工程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拦河抽水处理的现象可基本消除;污泥处置能力将达到1780吨/天,全市污泥可得到安全处置。
特区内5主河整治工程全面开工
据悉,目前以沿河截污、堤防改造、生态修复为主要内容的特区内5条主要河流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深圳水库排洪河已基本完成综合整治,大沙河河口水闸工程已基本完工;福田河、新洲河、大沙河上游段、布吉河中游段综合整治工程已于2008年底至今年初陆续开工,计划2010年完成;大沙河中下游段、布吉河下游段综合整治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将于今年底至明年初开工,2011年完成。到2010年特区内河流水环境将实现根本性好转,2011年特区内河流全面完成综合整治。
四界河深圳流域将建14座污水厂,2010年日处理总规模超200万吨
茅洲河、观澜河与龙岗河、坪山河分属深莞和深惠跨市边界河流,其水环境质量一直备受关注。按照4个流域的污水治理布局规划,我市现已全面开展流域的污水厂网工程建设。
其中茅洲河流域规划4座污水处理厂,2010年总规模55万吨/天。现已建成沙井污水厂及配套管网一期工程;今年6月前建成光明污水厂,2010年底前建成燕川污水厂、公明污水厂,相关配套管网同步建成。流域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观澜河流域规划5座污水处理厂,2010年总规模38万吨/天,2012年总规模83万吨/天。现已建成观澜、龙华、平湖、华为4个污水厂的一期工程,鹅公岭污水厂正在施工,另在观澜河下游建有一座日处理规模40万吨的临时河水净化工程。为加快观澜河水质改善进程,市政府已批准水务部门于2008年10月开工干流治污工程,沿河13公里截污箱涵已于今年3月建成贯通,计划在2010年前完成,确保交界断面水质基本满足省政府要求;提前实施观澜、龙华两座污水厂的扩建工程,确保2012年前建成,使两厂的规模分别达到26万吨/天和40万吨/天,实现对初雨水和面源污染的治理,河流水质达到省政府规定的标准。
龙岗河流域规划4座污水处理厂,2010年总规模91万吨/天。现已建成横岗、横岭、龙田3个污水厂一期工程,横岭二期将在8月建成,横岗二期、龙田扩建、沙田厂3个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可按计划在2010年底前完成,相关污水收集管道正在抓紧建设,也将与污水厂同步建成投入使用。
坪山河流域规划1座污水处理厂,2010年总规模20万吨/天。现已建成上洋污水厂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正在施工,计划在2010年底前完成。坪山河干流截污工程已基本完工,坪山河湿地公园正在建设,计划年底前完成,预计到2010年坪山河水质将明显改善。
据悉,为进一步提高4条界河的污染治理标准,我市不断提高界河流域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流域内新改扩建的污水处理厂全部采用国家最高的一级A排放标准,确保建成污水处理厂发挥最佳效益,使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国家和省的要求;同时规划敷设沿河截污干管,加强沿河面源污染和初雨水的截排处理,使面源污染和初雨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根据各条河流的实际需要建设截污完善工程,最大限度减少河流污染负荷。
茅州河有望2012年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
在防洪排涝方面,特区外4条界河支流防洪标准仍偏低,总体防洪保障能力不强。尤其是茅洲河流域和龙岗河下游流域,每逢强降雨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洪涝灾害。目前4大界河共有主要支流49条,总长284.5公里,已整治达到防洪标准的河段约156公里,我市将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开展前期工作,落实整治资金,确保“十二五”期间整治完毕。
其中茅洲河下游约11.4公里属深莞界河,防洪标准不到10年一遇,两岸近几年内涝较为严重。目前深莞两市的联合整治工作机制已经初步建立,界河段清淤清障工程已经展开,今年年底前有望在省协调下划定岸线并制定统一的综合整治方案,争取2012年前完成界河整治,达到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目前我市在茅洲河流域四大排涝工程已经开工3项,2010年底前全部建成,另一项计划在2011年建成,四大排涝工程建成后,将使公明、松岗、沙井街道共52平方公里的区域解除内涝。此外宝安区正在开展流域内另外12个较小易涝区排涝工程前期工作。龙岗河流域两个主要易涝区的整治工程也已开展前期工作,争取2010年下半年动工建设。
据统计,2007、2008年全市已整治易涝点130个,为确保安全度汛,今年我市计划再完成70个易涝点的整治,争取治理一个“销号”一个,力保治理点不再发生内涝。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