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多个城市上调水价,外资水务企业被认为是涨价的操纵者,并被指垄断了中国水务市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员及有关专家正在就水价在部分城市调研。(《济南日报》8月23日)
水价上涨迄今仍未画上休止符,没有拿出一本明白账,恐怕这源自于水价论的“哥德巴赫猜想”。从节约资源、企业亏损、国际接轨、引入外资等等猜疑中,让水价上涨这团迷雾迟迟没有撩开,甚至还呈现出越辩越糊涂的迹象。水价上涨再度陷入“外资威胁论”,又一次将公众的“哥德巴猜想”搬上舆论的风尖浪口。于是乎,笔者不禁要问,水价上涨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有个彻底的了结?
坊间对水价上涨的议论焦点首先是劫富济贫论。一场名为“解读水价问题”的小型论坛上,有专家语出惊人称,不能因为有些人喝不起水,就不提高水价。还有专家称,其实低水价是资助了高收入者,而不是资助了低收入者。这几句话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网络上迅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公众纷纷认为,提高水价是劫富济贫不靠谱,专家满口荒唐,百姓一把辛酸泪。
其次是水价上涨的节约资本论。对于有些地方上调水价所持的理由为水价偏低,没有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导致浪费资源。对此,有网友认为,不能把节约当成筐,把涨价往里装,提高市民节水意识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节约资源作为提价的理由。
再者就是水价上涨的企业亏损论。有供水企业把亏损的理由归于为水价偏低,这个原因让公众普遍表示反对,认为水务单位在垄断经营的情况下,管理不善、人员超编,都可能是导致亏损的原因。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以提价方式弥补亏损,难以让人心悦诚服。
更为荒诞的是,时至今日事关水价上涨又得出“外资威胁论”。有人认为,不少城市的水务领域专业经营都有外资的参与,因此自来水价格的调控在一定程度上与此有关。更有甚至,认为外资操控水价这是进入中国国计民生领域的一个缩影。外资正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侵入到我国的供水领域。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在这些行业形成垄断,进而抬高价格,牟取暴利,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生活和国家安全。
其实,外资操控水价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封闭起来的市场与行业,不可能催生优秀的企业。笔者认为,国人应该摒弃不自信心理,走出“哥德巴猜想”,不要老是把外资当成是一只没人性的老虎予以对待。当年的啤酒行业,不也是生发“外资威胁论”,而观今天的啤酒市场格局,谁又能说中国本土企业不是赢家?可见,水价上涨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哥德巴赫猜想”,只有纠正人们的固有思维,才能让其走出水价论的狭隘视角。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