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外资只是水价上调的替罪羊
当初,面对外资的高溢价,一些政府部门心花怒放,一是甩掉了包袱,二是增加了财政收益,三是引进外资,打造了政绩工程。但是,须知,有些“包袱”是不能甩的,公共产品是不能过度市场化的,当初的急功近利造成了今日的一地鸡毛。在众矢之的中把枪口对向外资,无疑是转移民怨和推卸责任。
红网:水涨价是外资操纵还是垄断的结果
涨价是不是外资企业操纵呢?假说水价上涨真的是由外资企业操纵,那么主管者就难逃其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员说的“操纵说”显然是在开脱责任。民以食为天,水,就是天上的天了。城市水资源是城市命脉,水价问题一直都是民生问题,再说自来水具有公益属性,其价格需要维持在公众普遍能够承受的程度上,因此,自来水供应上不以赢利为目的。出于社会保障,低收入人群也有权要求政府提供廉价服务。作为政府管理部门,本来就不应让外资水务企业来出资控股水资源,让其形成经营垄断,致使民众在水价上失去话语权。
千龙网:水价上涨亟须走出“哥德巴赫猜想”
更为荒诞的是,时至今日事关水价上涨又得出“外资威胁论”。有人认为,不少城市的水务领域专业经营都有外资的参与,因此自来水价格的调控在一定程度上与此有关。更有甚至,认为外资操控水价这是进入中国国计民生领域的一个缩影。外资正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侵入到我国的供水领域。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在这些行业形成垄断,进而抬高价格,牟取暴利,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生活和国家安全。
中国网:地方政府逐利比外资操纵水价更可怕
透过外资操纵水价说,公众看到的是地方政府逐利之心而非公共服务之心。公共行政理论认为,政府是一种委托代理机构,它必须对其委托人即公众负责,确保公众利益得到维护是政府职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卖地赚钱到卖公用事业赚钱,明显背离了这点。政府的逐利之手不能让公众享受的公共服务受损,这对于任何政府来说,都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底线。
大河网:外资真的能操纵水价吗?
那为何在官方的回应中,外资企业成了全国水涨价的“替罪羊”?自从政府在水务领域实行特许经营之后,政府部门从之前的建设主体转变为责任主体。这一过程中,尽管效率提高了,可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却失责了。如今问题一出,有关部门习惯的做法就是为失误寻找“合理”的台阶,以此转移问题的焦点,制造新的矛盾来掩盖旧的问题。
新华网:水务回归公益,水价方有公平
水价飙涨是外资水企的独家行为吗?事实上,外资在中国水务市场远未达到垄断地位。正如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所言,“从外资企业签约项目的处理能力来说,在华主要外资企业目前所有签约项目的供水总能力不到全国供水总能力的10%,排名第一的威立雅水务实际市场占有率不到3%”。其实,在涨价冲动面前,内资外资所遵循的逐利逻辑是没有什么分别的。
齐鲁晚报:调研水价,更应该关注水安全
笔者担忧的是,“洋水务”不惜巨资在中国“跑马圈地”,看中的恰恰是自来水在中国属于垄断行业。“洋水务”垄断了一个区域的市场,就能享受垄断带来的种种好处,对中国某些区域市场而言,就意味着供水话语权掌握在外资手里,如果中国的水安全要依靠外资来保障,无疑是值得忧虑的。据说,在不少发达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城市供水都是被严格保护的,不会轻易让外资并购或放任外资垄断。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