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内容详细

疫情之后,环境产业在公共安全领域作用凸显

2020-05-22 14:50:56  来源:中国环境 邓玥

5月19日,在环境商会举办的2020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表示,受疫情影响,环境产业产生短期波动,但从长期看,产业将持续向好发展。

 

疫情之后,环境产业在公共安全领域的作用凸显,污水、垃圾处理,特别是医疗废物处理市场迎来新机遇。同时,2020年,垃圾焚烧、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将会提速补短板,处在相对确定的需求上升通道。对此,环境企业应提升运营管理能力与核心技术等核心要素,在下一轮发展中占据优势。

  

环境产业在公共安全领域作用凸显

  

2020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部分项目无法开工、务工人员返程受阻、政府补助减少,仅有少部分环境企业净利润呈现增长,大多企业的业绩都呈现不同比例的下滑。

 

对此,环境商会执行会长、首创股份总经理杨斌认为,尽管产业短期波动明显,但相较于旅游、交通等领域,疫情对环保产业的冲击相对较小。“环保企业抗风险、抵御经济周期的特点更明显一些。因为环境企业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必需品,无论是供水还是污水处理企业,必须保证24小时、365天不间断运行,疫情期间也不例外。”

 

“事实上,这场疫情对环境产业还有利好的一面。”赵笠钧表示,疫情让政府和公众看到了供水安全,污水、垃圾处理,特别是医疗设施、医疗废弃物、医疗的应急保障能力的短板和重要性,“过去,一谈到环境产业,更多是在污染防治层面,疫情之后,环境产业在公共安全领域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疫情期间,十多家环境企业奔赴“抗疫”前线。比如高能环境、新兴铸管、博世科、润邦股份等企业投身武汉雷神山、火神山及全国各地的应急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博天环境、桑德集团、首创股份、北控水务等企业则在供排水、垃圾处理、环卫等环境服务设施的运营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此期间,医疗废物处理市场被触发,迎来新一轮高增长。截至2020年5月9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119.3吨/天,相比疫情前增加了1216.5吨/天,增长近1/4。

 

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认为,疫情之后,《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还将让医疗废物处理市场迎来一波平滑增长,带动产业查缺补漏和整合提升。

 

“疫情中,环境企业需要切断疫病传播途径,而化工厂爆炸、应急处理等事件,也都存在着有关企业的大气、土壤和地下水处理等问题。所以一旦出现公共安全事件,就和环境企业的关联很大。”赵笠钧说。

 

环境产业细分领域需求上升

 

“从长期来看,环境产业将持续向好发展。”赵笠钧指出,2020年本身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年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生态环境领域的“十三五”规划、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都要在今年交成绩单,“这给环境企业带来重要机遇。”

 

此前,生态环境部计划投资2515.4亿元的114项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中,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等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约占85%。

 

今年,国家还下达35亿元中央投资,支持全国25省(区、市)的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重点投资黄河流域、太湖、丹江口库区及上游以及白洋淀、洱海等16个流域,地方投资将向符合条件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等进行倾斜。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财政部先后下发两批2020年的专项资金,共40亿元,重点支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风险管控、环境监测,以及应对疫情废物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根据资金安排表,河北、浙江、湖南、湖北等地专项资金均在2亿元以上。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21亿元,支持中西部省份以县为单位开展整治工作,其中,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是重点支持方面。

 

2020年还是“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攻坚年。5月15日,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围绕“无废城市”建设目标,共安排了764项任务,涉及工程项目429项,金额1244亿元。

 

“围绕相关目标,有关部门在垃圾焚烧、水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领域将会提速补短板,这些处在相对确定的需求上升通道中。”赵笠钧表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新时代呼唤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利好也将持续作用。

 

产业基本面向暖,抗风险能力提升

 

除了政策利好,从行业内企业发展情况看,赵笠钧也认为产业基本面持续向暖。通过对百余家环境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统计分析,环境商会发现,总体而言,2019年度企业的经营数据在好转,整体经营状况优于2018年。

 

营收方面,近八成企业营收增长,平均增速同比上升8%。净利方面,2019年近七成企业归母净利增长,这一比例在2018年仅为半数,归母净利平均增速实现大幅提升。增速在30%以上的企业达37家,占比约35%,增幅高于50%的企业有28家,12家企业盈利翻番。

 

现金流方面,2019年,A股环境上市公司的整体现金流状况有明显好转,经营性现金流总额较2018年实现翻番,达513亿。净流入的企业77家,金额达10亿以上的企业16家,净流出企业从2018年的20家下降至9家,比例从23%降至10%。

 

同时,环境商会统计结果显示,过去两年,受驰援的头部民企大部分回血现象明显,企业经营状况逐渐改善。

 

2017年底以来,受宏观政策影响,环境产业整体融资状况恶化。资金问题导致不少民营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产业危机至今仍未完全解除。不过,赵笠钧认为,经过两年多的调整与进化,环境企业抗风险能力有所提升。

 

“一方面,环境企业更加理性,经营也更稳健,项目整体的收益水平提高;另一方面,企业逐渐呈现差异化定位,更加依靠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和核心服务能力等三大硬核驱动。”赵笠钧指出,在下一轮企业发展中,运营管理能力与核心技术将成为核心要素。

 

杨斌表示,即使是环境行业的头部企业,对可能面临的外部风险也不好预估,所以,企业要更多地加强自身的战略选择。“拥抱变化是企业管理应对外部市场的一种态度,我们要从企业的科技创新、数字转型等方面去提升,才能在后疫情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人民调解委员会 【更多】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