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讯 近日有关“现有的垃圾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北京将很快出现垃圾危机”的新闻报道引发了代表对京城垃圾处理的热议,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崇文区环卫服务中心三队队长关阔山建议,应建立地方性法规,实现垃圾处理的填埋向焚烧转变。
北京市2008年全年产生垃圾672万吨,平均每天1.84万吨,关阔山说:“北京每天的垃圾如果用载重50吨的解放卡车装,能装3000多车。”而这其中,用填埋方式处理的占90%,用焚烧方式处理的仅占2%。
关阔山介绍,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焚烧的方式处理垃圾,尽管投资较高,但有以下5点好处:一是减容效果好。垃圾焚烧后体积减少80%至90%,一个10年寿命的垃圾场就能延长至80至90年。二是消毒彻底。焚烧能够彻底分解有害成分和病原菌等。三是焚烧垃圾的热量可以供热和发电。四是污染少。垃圾焚烧后产生的渗离液等致癌物质都会大大降低。还有一点就是处理率高。焚烧垃圾的占地面积更小。因此关阔山建议北京市通过建立地方性法规,将垃圾处理方式向焚烧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通州区委书记王云峰对北京市垃圾处理问题也很关注,生活垃圾和电子垃圾都是他所关注的问题。此外,王云峰认为北京3000余处原始填埋场也亟待处理,这些填埋场造成的地下水污染等问题正日益严重。王云峰介绍,对餐厨垃圾处理具备相当经验和技术的德国专家就曾对丰台区几个垃圾填埋场进行过调研,他们将这些填埋场的沼气抽出后,将垃圾重新处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德国式”垃圾处理法虽然效果好,但“实施起来比较复杂,资金需求也较大”。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