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固废 >>内容详细

准格尔旗“十一五”时期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2009-07-31 02:23:51  

  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以煤炭、煤电、煤化工、高岭土、环保型高载能五大产业为重点,加快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步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构筑亿吨级煤炭、五百万千瓦级电力、五百万吨级煤化工产品、百万吨级高岭土系列产品、百万吨级环保型高载能产品基地。“十一五”期间,全旗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以上,2010年达到233亿元。
   
  (一)煤炭工业。培育大型煤炭企业。按照矿井大型化、企业集团化、生产规模化的原则,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的龙头作用,鼓励其收购、兼并中小煤炭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资产重组,集中资金改造和建设高标准矿井,提高单井生产规模。重点支持伊泰、汇能、伊东、满世、聚能、聚祥等地方煤炭企业在兼顾其它煤炭企业利益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组建大型煤炭集团公司。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全面整合煤炭资源,加快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步伐,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2010年,全旗煤炭产量突破1亿吨,其中地方煤矿达到6000万吨,原煤就地转化率达到35%以上,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3以下。 加快机械化改造进度。以提高资源回采率为目标,全面实施地方煤矿(现有生产矿井和计划建设矿井)生产系统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机械化采煤技术。2007年底前全部实现正规机械化开采。东部地区的煤矿单井生产能力全部达到60万吨/年以上,南部地区的煤矿单井生产能力全部达到45万吨/年以上,中西部地区的煤矿单井生产能力全部达到30万吨/年以上。东部特高厚煤层矿井回采率达到65%以上,采区回采率达到75%以上;中西部区中厚煤层矿井回采率达到70%以上,采区回采率达到80%以上。 加强矿区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 进一步完善矿区公路网络,根据矿区生产能力,科学编制矿区公路建设规划,加大矿区运煤公路的改造和建设力度,争取到2007年底实现矿矿通油路,彻底解决煤炭外运的瓶颈问题。做好矿区电网规划建设,争取到2007年底,所有煤矿实现双回路供电。结合技术改造和现代化矿井建设,做好煤矿供水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满足煤炭企业用水需求。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培训、培养工作,大力推广应用煤炭开采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供人才支持、技术保障。 加强行业管理。按照国家、自治区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有关要求和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煤炭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精神,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严格按照全旗煤炭资源整体开发规划进行煤炭资源开发和煤炭产业升级改造,保持煤炭产量平衡;进一步完善矿业权制度,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完善行业协会运作机制,规范行业管理,提高竞争能力;强化旗乡两级政府和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煤炭行业监管体系建设,加大煤矿安全投入,规范煤矿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煤矿安全培训体系,切实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二)电力工业。依托煤炭资源,发挥区位优势,着眼于“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充分考虑水、煤和环境容量等相关因素,合理布局并加快建设沿黄河火电群。提倡中水应用,推广使用节水型机组和循环硫化床发电机组,积极采用高效除尘、脱硫等环保技术,努力减少大型火电项目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积极发展30万千瓦以上的坑口电厂,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上网竞争力。“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准大电厂一期2×30万KW续建工程,开工建设国华三期2×33万KW、龙口水电站4×10+5万KW、北方联合电力集团一期2×60万KW、准能矸电2×30万KW、大路德源2×30万KW、华能集团2×60万KW六个电源工程。2010年,全旗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KW以上,发电量达到305亿度,其中火电达到280亿度,水电达到25亿度。
   
  (三)煤化工工业。加快实施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战略,以煤制甲醇和煤制油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煤化工工业,通过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实现煤炭资源多次转化增值,使煤化工产业尽快成为我旗新型支柱产业,力争把我旗建成全国煤炭深加工示范和生产基地;加大煤炭洗选、超纯煤项目建设力度,整改提高煤焦化行业,重点发展以甲醇为龙头,多种终端产品滚动发展的煤化工产业。抓好印尼三林集团大路煤化工基地和伊东集团公司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和项目摆布,着力推进三维煤化科技公司煤制甲醇等煤转化项目建设投产。到2008年,建立以甲醇、乙烯、丙烯为中间产品,丁烯、聚乙烯、聚丙烯为终端产品的煤化工系统,年产中间产品270万吨,终端产品160万吨,通过煤化工系统年转化原煤600万吨。到2010年,建立以甲醇、丙烯、醋酸、丙烯酸酯、丙烯酸、丁醇为中间产品,以烯烃、汽油、LPG、聚丙烯、醋酸、丙烯酸酯、丙烯酸、辛烯酸、辛醇、醋酸丁酯为终端产品的煤化工系统,年产中间产品300万吨,终端产品245万吨,通过煤化工系统年转化原煤1000万吨。 “十一五”期间,广泛开展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研发工作,启动煤炭间接液化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间接煤炭液化示范厂。到2010年,力争拥有较为成熟的煤炭间接液化技术,为煤液化项目在我旗的大规模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四)高岭土工业。利用境内储量丰富、品位高、质量优的砂型软质高岭土、紫木节型高岭土和煤系硬质高岭土资源,充分发挥高岭土研发中心的作用,引进国际先进高岭土生产工艺、装备和制造设备,加快高岭土系列产品开发,重点开发陶瓷级、造纸级、高档涂料级和稀土级高岭土脱硫催化剂项目,使高岭土生产的总体技术水平保持国内领先地位,促进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形成高岭土深加工主导产品四个(即中高档陶瓷釉料、高档造纸涂料、超纯“双90”产品、制备纳米高岭土产品),精加工主导产品三个(即4A分子筛系列产品、人工莫来石系列产品、纳米级莫来石产品),突出“精、细、纯”和科技含量高四大特点,积极打造高岭土深加工和精加工产品品牌,力争把我旗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高岭土深加工与精加工生产基地。“十一五”末,全旗高岭土系列产品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
   
  (五)环保型高载能工业。按照扶优限劣、环保节能的原则,整合现有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适当控制生产规模,积极发展下游产品。环保型高载能行业要实现集中生产,排污全部达标,废物集中治理。
  
  (六)建材工业。依托工业园区,以水泥工业为重点,培育建材产业集群,加快改造传统装备,重点采用日产2000吨及以上规模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实现高加工度、高集中度、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10年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鼓励利用粉煤灰和煤转化废渣生产水泥、建材产品。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