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下达执行。按照这个规定,所有超市、商场、农贸市场,一律不得再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同时推广使用环保购物袋。如今,“限塑令”下达已近一年,南充人购物时,有多少人还在使用塑料袋?有多少人开始使用环保袋,昨(12)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主妇一次用了10个塑料袋
12日上午8时许,住在五星花园的任女士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她先在农贸市场买了藕、青菜、猪肉、鸡蛋,然后回家路过早餐店时,又给丈夫和儿子买了一笼小笼包子和两碗稀饭。
包子和稀饭要打包,店老板用了4个塑料食品袋,其中一个装包子,两个装稀饭,另一个袋子装了一点咸菜和一次性塑料碗。回家清点塑料袋时,任女士发现总共用了10个塑料袋。国家自从去年6月限塑以来,禁止使用0.025毫米以下的塑料袋,但她感觉不出这些袋子和之前她用的袋子有什么区别。
稀饭和包子是热食,任女士也知道用塑料袋盛热食不安全,但她找不到其他东西来代替。“本来家里有可以盛稀饭和包子的锅碗,但是我要买菜,再拿锅碗很不方便。”
让任女士感到不方便的还有使用环保购物袋带来的麻烦。“我在菜市场要买青菜、肉、豆腐、鱼这些东西,全都放在一个购物袋里显然不现实。就是像以前那样提个篮子上市场也需要分类来装这些东西。”
据任女士保守估算,她平均每周至少要消耗30个塑料袋,这样一年下来,她每年消耗的塑料袋数量惊人。如果把这个计算公式放在南充建成区70多万人口的家庭里进行,南充在“限塑令”下达以来,一年消耗的塑料袋数量并不比“限塑”之前少。
“限塑令”遭遇执行难
任女士也有使用环保购物袋的时候,比如去好又多或统一优玛特超市购物时。“超市塑料袋要收钱,大的要3毛钱一个,所以还是自己带一个环保购物袋划算些。”
正是因为农贸市场以及街头小贩使用塑料袋依然免费,导致了塑料袋的滥用。但要这些地方执行“限塑令”,南充和其他地方一样,困难不少。
在文华巷一家农贸市场水果摊位前,一位中年摊主对记者说,她每天要免费提供上百个塑料袋,每个成本价0.03元。顾客买水果时,有时一个袋子够了,有时会用两个,完了还要个大袋子,将所有水果装在一起,方便携带。“现在生意不好做,几元钱的水果,两三毛钱的零头顾客都会要求免了,还收几分钱的袋子钱就没人来照顾生意了。”
当记者询问他们是否可以为顾客免费提供布袋等能够重复使用的购物袋时,不少摊主表示,要提供也要政府部门或公益机构提供,他们这些小本买卖提供不起。
应当及时开发纸质替代品
业内人士认为,农贸市场不同于超市,可以明码标价地对塑料袋进行收费,操作起来难度更大一些。
其实就连超市,也不可能完全“限塑”,比如装熟食、肉制品、馒头、包子等都在使用塑料袋。尽管有关部门说这是为了食品消费的安全和卫生考虑,但环保人士认为,这些袋子完全可以用纸制品来代替。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尽管“限塑”并不是非常成功,但自从“限塑”令下达以来,塑料袋等白色垃圾的数量还是在逐渐减少。同时,尽量使用环保袋,少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等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这些都是“限塑”带来的变化。
这或许是一个商机
就像记者调查采访的情况一样,尽管南充在限制使用塑料袋方面效果并不是很好,但我们还是欣慰地看到,大街小巷里,手里拎着环保袋上街购物的市民越来越多了,就是在农贸市场,不少市民也开始主动少要一个塑料袋,把能混装在一起的物品尽量装在一个袋子里。减少使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的风气正在逐渐形成。
当然,怎样才能进一步减少使用塑料袋,还需有关方面拿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如今不少大型公益活动,送环保袋开始盛行,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这让环保袋开始走入时尚、前卫行列,不少年轻人也越来越认同环保购物袋的使用和循环使用。
其实,除了环保购物袋,如今最需要的还是一些价格便宜,安全方便的纸制环保袋,这样的替代品,不仅可以让超市不再使用塑料卷袋,同时农贸市场的猪肉、豆腐等物品都可以使用。仔细算一算,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量,其中或许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就看谁能将其开发并推广使用。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