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6月8日),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做客城市服务管理广播时介绍,本市13个垃圾处理填埋场将在4到5年内陆续封场。目前,已经有两个大型的已经处于填埋封场的状态,其他的填埋场跟着也都面临着逐步封场。
封场后将重新扩容或选择新址
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设施处副处长魏攀明介绍,本市垃圾产生量日益增长,现有垃圾处理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垃圾增长的处理能力,处理负荷压力越来越大,平均超负荷67%,最大超负荷达200%。因此要进行垃圾减量,建立新的垃圾处理设施。
据介绍,本市垃圾处理90%靠卫生填埋来处理。北京市一共有13个垃圾填埋场,1994年开始建设,设计的寿命一般15年,部分填埋场已经封场。
除安定填埋场一期封场,今年已经启用二期。北神树填埋场今年也将封场,年底前要对其进行扩容建设,明年要启用新的填埋场。其他填埋场4年之后基本上也要达到封场要求。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将重新扩容建设或者由新的垃圾填埋处理场替代。
今夏高安屯垃圾场臭味扰民程度将降低
此外,对有市民询问,在朝阳区高安屯垃圾场附近2000多米处买房是否会有臭味污染。魏攀明表示,通过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预计今夏高安屯垃圾场不会出现往年那样程度的臭味扰民情况。
魏攀明说,随着朝阳区的垃圾产生量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垃圾产生量飞速上涨,到去年垃圾产生量达到4000多吨,而高安屯垃圾场的设计能力只有1500吨左右。“垃圾填埋场严重超负荷运行,特别是在2008年前后、奥运会期间,由于餐厨垃圾含量增加,水分增加,垃圾填埋场的臭味到达一个顶峰,对周边群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他介绍,朝阳区下大力气把垃圾卫生填埋场做了一系列污染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方面是对进场车辆进行防遗撒改造。第二加强了垃圾填埋的覆盖作业。规定每天每吨垃圾暴露面积不能超过一平方米。第三是采用新的工艺——“全覆盖膜下抽取”作业,在填埋场表面不进行作业的地方全部用一毫米的塑料膜覆盖,全部进行封死,在膜下设置倒气系统,臭气收集后点燃处理,把臭味全部烧掉。
此外,还加大了填埋器的器井收集力度,过去收集井间距是50米,当中有一部分气体收集不到,现在把两口井中间又加了一口井,使填埋器收集的间距减少为30米,把臭气尽可能抽出来等。采取这些综合措施,现在为止大部分工程都已经完成使用,预计今夏不会出现往年那样程度的臭味。
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越来越难
魏攀明说,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有一定的环保要求和安全距离的要求,以确保不造成周边环境污染。他举例:“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是要求距周边的居民500米。可以想像,在北京市的平原地区500米范围之内没有村庄、没有人群的地方已经很难选到了,而且还要考虑地下水保护,气候的影响、风向等影响,北京市能够选到的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地址已经很少了。”加上餐厨垃圾的增多,对臭气控制产生很大的影响,填埋场对周边的影响就会很大,加上填埋场都超负荷运转,垃圾的污染控制难度可想而知。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