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1日,被视为治理“白色污染”力举的“限塑令”正式发布实施。根据“限塑令”的要求,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从此被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也一律不得再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购物袋。
转眼间,“限塑令”诞生满一年了,究竟它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取得的效果又如何呢?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省城合肥进行了走访。
限塑一年:塑料袋使用量锐减
在商场、超市,记者发现,一年前贴出的告知消费者商家不再提供免费塑料袋的“温馨提示”依然到处可见,一些超市的收银口还悬挂着色彩鲜艳的无纺布袋,供顾客付费选用。在一些服装专卖店,商家把过去的塑料袋换成了轻巧的环保纸袋。
来自合肥市商务局的官方数字显示,自“限塑令”实施以来,合肥各大超市、商场等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基本实现了有偿使用,徽商集团红府超市的塑料袋使用量仅为“限塑令”实施前的三分之一,合肥百大合家福超市目前塑料袋的用量甚至降至原来的两成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全合肥市塑料袋使用量比实施前减少了七成以上。
据记者观察,如今,拿着袋子去超市购物、备点零钱以备购买塑料袋,确实正在成为许多市民的新习惯。市民潘小云就告诉记者,她现在购物基本上都自备购物袋:“如果要买东西几乎都要带着,我觉得这没什么。因为每个人都从小事做起的话,一定会更好。”
限塑一年:面临诸多困扰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也感觉到,如果把“限塑令”的实施比作一个“婴儿”的诞生,那么在万众瞩目中顺利问世之后,“限塑令”到了“抓周”之时所显现出来的另一些现实,却凸显了“限塑令”在前行道路上的困扰正日益加重。
随着有偿塑料袋的使用,很多市民发现处理每天的生活垃圾成了令人头痛的问题。由于家里没有了免费的塑料袋装垃圾,市民们开始到超市去购买专用垃圾袋,谁知使用起来才发现,专用垃圾袋不但价格不实惠,而且用起来也不方便。市民王根妹:“超市卖的垃圾袋一个呢就是没有拎手不好拿,还有一个就是说比较薄一点,东西稍微多一点,承受能力比较薄一点。基本上我们不用。”
于是一些市民干脆就用畚箕直接把家庭生活垃圾裸露堆放在家门口或楼道下。市民葛伟:“现在垃圾堆放在露天里面,风一吹,轻一点的纸片到处飘,实在受不了。现在夏天要到了,一到夏天的时候啊,瓜皮啊家庭垃圾之类的,一天不到,臭气熏天的,到处都是苍蝇啊蚊虫啊,既污染环境,还有可能传播疾病。”
有些市民在“限塑令”实施之初,也积极配合,将购买的商品装在自带的各式手提袋里,但时间一长,麻烦也就来了,重复使用的手提袋无论是放在贴身口袋里,还是放在随身携带的包里,都觉得不太卫生。部分消费者决定还是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不再随身携带手提袋,而是在商场、超市花上几毛钱购买塑料袋使用,以达到轻松购物、卫生购物的目的。市民李嫣然:“好像经常上班的女孩,带那个东西,放包里挺占地方的,我们年轻人带那个环保袋,看起来不是太好看,有时候出来到超市买东西,就顺便花个2毛钱买个袋子。”
更让人遗憾的是,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合肥集贸市场和一些流动摊点的“限塑”形势不容乐观。记者在几个农贸市场和街头的水果摊点看到,许多市民拎着各类大大小小的装着蔬菜、水果的塑料袋,摊贩们对于顾客提出索要塑料袋的要求大多是有求必应。在南七菜场,摊主张大妈手里拿着一打塑料袋告诉记者:“像这种袋子2块5,25张,一毛钱一个,像我们一天百把张袋子。有时候免费的给他一个还不行,还要加。”
张大妈说,政府说这种塑料袋不环保,她也愿意响应政府的号召,但是如果她不免费提供塑料袋,就会影响生意。而如果换成环保袋,成本又要高许多倍,卖菜是小本生意,哪能承受得起?
限塑一年:超市、商场成为获利者
看来,人们对塑料袋的依赖程度不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了的。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合肥不少超市塑料袋的使用量已经开始悄然回升,有的老百姓甚至把“限塑令”说成是“售塑令”。随着有偿塑料袋销量上升,超市、商场成为获利者,而白色污染仍然存在,现实与“限塑令”颁布实施的初衷存在差距。安徽省文明委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崔跃松:“卖塑料袋的钱,应该用来治理白色污染问题。实施限塑,超市是最大的治理源之一。但目前的结果是,超市非但没有为环境污染付出代价,反而百姓成了限塑的买单者,塑料袋白色污染依然存在!”
崔跃松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出台一个政策,用国家“限塑令”实施后商家所得到的实惠,设立塑料袋专项治理基金;也可以由政府出面,对超市购物塑料袋实行统购统销,把塑料袋的成本价与销售价之间的批零差收归基金,用于治理当地塑料垃圾的污染问题,比如环卫清理,或支持再生能源等环保产业。总之,商家应将出售塑料袋的盈利部分回馈给环保事业,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政府还可以出台一些鼓励机制支持相关产业发展,以政策措施刺激企业,研发理想的塑料袋替代品,可执行的经济政策包括对企业研发进行财政补贴,或是减免税收,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环保、方便而廉价的塑料袋替代品。”
“限塑令”颁布实施的初衷是要限制塑料购物袋的使用,保护环境。一年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政府围绕“限”的文章确实做了许多,像限制厂家生产塑料袋,限制零售店提供塑料袋,限制消费者使用塑料袋等等。但在市场发达、社会多元化的今天,“限制”的成效有多大,时间有多长,成本有多高等现实问题,有关部门不能不加以考虑。“限塑令”不能一限了之,有所“限制”就必须有所“提倡”,我们在做“限制”的文章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提倡”的文章。倡导环保新风,普及环保道德,落实多元责任,积极寻找替代产品,这些也许才是“限塑令”在周岁时最需要抓住的“宝贝”。安徽省文明委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崔跃松:“限塑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要真正实现限塑,不但需要严格执法,同时,如何提供更多、更廉价方便的替代品也是限塑逐步深入人们生活后,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否则从长期看限塑令有可能成为一纸空文。”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