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应广州市政府邀请,来谈谈生活垃圾处理,广东省及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在全国一直处于比较先进的水平,我每年都会来学习这里的先进经验,今天这种特殊场合下,我来谈一下个人的感受。我从事垃圾处理有近二十年时间,今天这么多领导来这里,我有些紧张,紧张主要在于怎样能把我的意思表达清楚。今天生活垃圾处理引起这么大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大家对生活垃圾还缺乏了解。下面,我计划花大约两个小时讲解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认识城市生活垃圾和垃圾的回收利用;
第二个就是如何利用可回收垃圾,就是有机垃圾和可降解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第三点谈一下垃圾分类;
第四点就是垃圾焚烧处理的现状;
第五点谈一下垃圾焚烧和节能减排;
第六点谈一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和二恶英;最后谈一下我们面临的挑战。
一、如何认识城市生活垃圾和垃圾的回收利用
实际上我们现在对垃圾的处理出现的很多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垃圾的概念不太一样,从媒体、专家,我们现在讲的垃圾处理同西方讲的垃圾处理,一个重要的不同就是,我们讲特别是政府讲的垃圾是“捡破烂剩下来一堆没人要的东西”,而西方,无论日本、美国讲的垃圾是包括废品在内的,这个概念不一样。从全国来看,600多座城市垃圾处理的总体状况,按2008年建设部有关统计,生活垃圾去年是150亿吨,处理率在67%左右,也就是2/3。我这里讲的是集中处理,实际上统计上讲的是无害化处理,大约有500多座处理厂,其中有400多座填埋场,其他是生活垃圾焚烧厂和一些堆肥场。这是全国垃圾处理设施的状况,应该来讲发展还是很快的。90年代以前,我们的处理率实际上还不到20%,这十几年,单从集中处理率来讲增长还是很快的,这是处理厂的状况,数字今天就不详细讲了。大家都知道垃圾处理有焚烧处理,填埋处理,再就是堆肥处理。刚才讲到大家对垃圾的概念不一样,人家都说我一讲垃圾处理就讲填埋、焚烧,为什么不讲回收利用呢?垃圾的回收利用无论从环保、生态、可持续性发展都是最高的,为什么你不讲?我说,现在政府也就是环卫部门讲的城市垃圾是“捡破烂剩下来一堆没人要的东西”,是捡破烂的没有包括其中的,这是一个基本的状况。
我们讲垃圾处理就讲处理的方式,面上来看,无外乎是讲控制少产生垃圾,然后搞好回收利用,最后再就是焚烧或填埋。我们国家强调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国外发达国家如何表述呢?首先是尽可能的避免产生,但是只要有生活、生产,想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而产生以后就应该尽可能地回收利用。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有机垃圾处理方法是堆肥或者厌氧,堆成肥料或者厌氧,让垃圾回到自然环境中,实际上是把它回收利用了。回收利用目前国际上也分了几个层次的等级,比如说直接利用,新的衣服穿旧了还可以给其他人穿,这个就是直接利用;还有就是啤酒喝完了瓶也可以再装。堆肥和厌氧也是有机垃圾回收利用的一种层次。再次就是对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并进行热值回收利用。最后对不能处理的垃圾进行填埋。所以我想垃圾处理从方式上讲就是三种:回收、焚烧和填埋处理。这里面的关键就是根据我们现有的经济条件,尽可能的回收利用。凡事都是相对的,我们不可能全部回收。有人可能会讲这是你的说法,那大家看看这张图片,这个是美国的垃圾处理流程,从这里可以很清楚看到,源头是减量回收再利用,沿途是堆肥,然后是焚烧发电利用,最后是填埋。这张图是欧洲的,这张是日本的,也都这样。也就是说大家表述不同,但大体上都一样。我们国家讲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从原则上也是体现了相同的概念。
这里我不得不解释一下无害化。无害化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最初提出这个概念是从卫生的角度,也就是防止疾病的传播角度提出的,这和我们今天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无害化是有区别的。举个例子更清楚,大家知道有“禽流感”,死鸡、死鸭拿点石灰挖坑一埋就是无害化处理了。我们垃圾处理无害化的统计学概念一直也是这样,所以我一直建议我国垃圾处理率以及无害化处理率统计应该把这个词拿掉。什么意思呢?我们市长、领导讲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显然是非常正确的,但到具体的技术人员讲无害化就比较笼统,和我们市长、领导讲的不是一回事。我认为,我们应该讲具体的,应该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焚烧就焚烧,填埋就填埋,不要讲无害化这样的容易歧义的概念,这样就可以有什么问题谈什么问题。如果笼统讲,特别是现在垃圾处理是大众关心的话题,一笼统讲就容易产生歧义。比如讲无害化处理,对于技术人员他可以理解已经达到无害化了,而对于公众来讲就会说:你讲无害化处理,我怎么闻着还有这么大臭味呢?而实际上填埋场没有臭味是不可能的,这样公众就会觉得无害化不是在骗人吗?我们现在很多矛盾就是这样产生的。所以,我说我们国家垃圾处理率达到2/3的处理率是无害化处理率,实际上领导、群众都不是很相信,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能达到这么高的处理率是很不容易的。我也许有点儿吹毛求疵,但也反映了我们国家作为一个初级阶段,垃圾处理的概念和认识都还在摸索和探索的阶段。
北京奥运会提出达到30%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我当时看到这个指标就说,如果把捡破烂算进去很容易达到这个目标,如果不算捡破烂的,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这关系到大家对垃圾概念的认识,概念不同,数字也易产生歧义。这里要讲一下,我们从报纸、媒体上常常听到一句话,即“垃圾围城”,垃圾的增长率是10%或者8%。那么,怎么来看待这个数据呢?我们生活垃圾的增长其实更多的是人口的增长,是由于城市范围的增加。每个人每天生产、消费产生垃圾不可能是以年均10%或者8%增长的,实际上具体到家庭和个人,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应该是差不多的。之所以有这些数字,是因为我们国家还处于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多数情况下,我们所认为的垃圾不包括废品,我们的垃圾处理都是一个相对的不固定的范围。这不像发达国家,城市都已经固定,而我们的城市还在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还在不断扩大。也就是说,城市范围、人口增长超过10%,垃圾产量也一定会增长10%。所以,我不同意中国的垃圾增长超过10%这种提法。我的意思是我们要对垃圾的认识更加细致一点、具体一点、再细致一点。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