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记者/陶达嫔通讯员/潘宣)广州番禺区从今年1月份启动了包括楼盘小区、老城区、农村及公园等区域的10个垃圾分类处理试点,至今,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仍成为试点推进的最大难题!
在昨天召开的政协番禺区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民盟番禺区委介绍,经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分类收集方法和指引跟不上”、“垃圾分类运输和处理体系不完善”、“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较弱”等老问题仍是制约垃圾分类试点推进的三大障碍。
民盟番禺区委认为,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仍是关键环节,如果能够做好这一环节,垃圾分类的整个工作就容易推进,而 根据对目前番禺辖区垃圾种类的分析,一旦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可以使近70%的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分别送进工厂里,重新变为资源加以利用,剩下的不可回收垃圾通过填埋和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实际只有垃圾总量的30%左右。
分类若得当七成垃圾可再利用
根据民盟番禺区委方面的调研,番禺辖区的垃圾共有五大类。包括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建筑垃圾和其他类型垃圾。
其中,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这些都可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而餐厨垃圾包括剩菜剩饭、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所占比例最高,这类垃圾以及残败花卉也可作为再回收资源工厂化堆肥处理;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医疗垃圾等,此类有些属于危险废物,需要进行特殊分类、特殊处理;建筑垃圾则包括砖瓦陶瓷、渣土、装饰材料、余泥等,这类垃圾可以经过再分类后工厂化处理为不同的建筑用材;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以及没能回收的其他垃圾,可能占到25%—30%,这类最终只能通过填埋或焚烧处理。
多数小区垃圾桶未设分类标识
在民盟番禺区委看来,目前番禺推进垃圾分类试点的难题仍集中在怎么分类、如何实施、如何运转等老问题上。
在调研中,很多市民早就知道垃圾要分类,但只是简单地将报纸、包装箱等(最多不超过家庭垃圾量的10%)收集起来,其余基本是混装在一起。哪些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哪些需要特殊收集、特殊方式处理,都不是很明确、清晰。
根据民盟番禺区委走访小区了解到,在具体实施垃圾试点过程中,多数楼下设有无分类标识的大垃圾桶,居民下楼时将垃圾统一扔在垃圾桶里。有时,居民分类了,而小区清洁工捡出可以卖的废品外,剩余的垃圾还是混在一起收运。在洛涛居,设有“有毒有害物体”、“可回收或再利用”、“不可回收”三类垃圾桶,但数量少,距离远;在金沙湾小区,只在小区的中央公园旁设有“有毒有害物体”、“可回收或再利用”、“不可回收”垃圾桶,而多数小区还没有这样分设。
另外,即使小区里的垃圾分类了,但转运站的垃圾压缩车一来,所有垃圾仍是混在一起运走。民盟番禺区委方面介绍说,目前,垃圾分类还只注重收集环节,而且分类简单,运输、处理环节更是未能跟上,整体系统性不强,才致使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效果欠佳。
■建议细细看
完善垃圾分类试点
“收集—运输—清运—回收”全流程
目前,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应尽快出台垃圾分类规范指引或实施细则。建议广州市统一制定垃圾分类、规范收集和转运工作的规范,给市民明确的指引,如规定禁止建筑垃圾、工业垃圾、餐厨垃圾、废弃农作物、绿化残枝等混入垃圾桶(箱),有毒垃圾单独收集等。如发现有混装,清运部门可不予清运,待所在单位(小区)按要求分拣后再实施清运等。
与此同时,建立足够的设施给市民分类,在社区、商场、街道、车站等公共场所统一设计、投放、管理,并把中后端的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尽早完善,建立有效的清运回收体系,有专门机构,专业人员进行清运处理,保证后续的清扫、集中、转运、处理等环节恪守分类原则。如,工业垃圾须委托有关公司或有资质的单位收运处置;餐厨垃圾须委托处理部门统一收运处置;建筑垃圾由各单位自行处置或委托有关公司收运处置;废弃农作物和绿化残枝由各单位自行处置等。
此外,还应大力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分类处理,提高公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使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利用、减量处理的意识深入人心并逐渐变成市民的自觉行为。
———民盟番禺区委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