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固废 >>内容详细

重金属污染困扰中国湘江

2011-06-23 09:39:50  

香港《南华早报》6月17日文章,原题:有毒威胁成为沿岸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当工业国循环利用重金属以减少环境危害之际,中国在持续扩大采矿产业的同时却很少控制冶金废料和矿渣,这给环境带来极大破坏。

由于数万家大大小小冶炼厂的存在,身为4000多万人生命线的长江支流湘江自上世纪70年代初期就成为中国受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数十年来,有害金属的泄漏威胁到淡水供给和人民生命健康。对众多沿岸居民而言,金属中毒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株洲的新马村,多年来人们一直生活在对重金属污染的恐惧中。至少已有20人死于癌症,还有十多人正接受化疗,超过400人体内铅过量。村民们将这归罪于当地一家运营15年之久的冶炼厂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湘江。虽然该厂几年前被关闭,但人们的噩梦远未结束,越来越多人生病。

尽管多年来花费数亿元人民币控制污染,湘江水质却越来越差,上世纪90年代后尤为如此。专家对此毫不惊讶。数据显示,过去10年,湖南是中国排放水银、铅、铬和镉数量最多的省份。其他省也成为污染受害者。据2008年对湘江中下游地区所做的检验,蔬菜中有毒重金属含量超标,砷和铅含量超国家标准95%以上。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原局长翁立达说,湘江水质在过去30年中严重恶化,“在农村,政府对污染几乎没任何监管,这让企业以环境为代价继续污染。”

不过,过去几年积极变化开始出现。湖南省发动了针对污染企业的“战争”。今年,中央政府将湘江列为全国重点治理对象,拨款590亿元作为未来5年的治污费用。湖南省表示,湘江沿岸的污染问题将在未来10年内得到控制。尽管如此,有专家表示,湖南仍将面临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困境。湘江沿岸的能源密集型和重污染型矿业和冶炼产业占到当地经济产出的70%。尽管中国法律规定对污染环境行为施以重罚,却很少得到执行。在违反绿色法律的污染企业和官员中,只有不到10%真正为污染承担责任。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