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规划 >>内容详细

天津市发展循环经济专项报告

2009-07-31 10:19:18  
(整改报告1)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创模评估组对我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评估意见,我市对近年来循环经济的发展情况重新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整改措施。通过总结,提高了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坚定了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走集约型、节约型和生态型的发展道路的信念。
 

 


  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市按照立昌书记“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的要求,提出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工作的着力点转到追求高水平、低成本上来,努力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市作为环渤海经济中心,要建设国际化港口大都市、面向世界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城市,必须进一步加快循环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资源低消耗、高利用、再循环、少污染,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一、在“十五”环保计划和各项研究中体现循环经济理念

  多年来,我市一贯倡导“环境保护要打好‘经济牌’,经济发展要打好‘环保牌’”,并于1999年引入了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出了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并重的构想,并将其纳入天津市环保“十五”计划。这个计划可简单地概括为“123456”:

  “1”是建立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提出要建立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建立经济发展高增长、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其实就是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

  “2”是努力实现两个目标。即环境质量达标和生态环境改善目标。这两个目标再次体现了从大生态系统整体上考虑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的思想,既符合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又符合天津长远发展的趋势和需求。

  “3”是坚持三个并重。即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强制性执法守法与自觉性环境保护并重、消耗一次性资源的动脉产业与以回收再利用为主的静脉产业并重。这三个并重是从经济、社会、环境整体上考虑天津的环保问题,既强调污染控制和治理,又强调生态建设和保护;既强调发展经济,又强调资源可持续利用,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本质要求。

  “4”是促进四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城市布局和环境管理的转变。这四个转变,体现了促进经济发展由传统模式向循环经济新模式转变的具体途径,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了天津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5”是组织实施五个规划。即组织实施《海河流域天津市水污染防治规划》、《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天津市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渤海天津碧海行动计划》和《天津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进一步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把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落到了实处。

  “6”是完成六大工程。即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安静工程、生态工程、工业污染防治工程和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细胞工程,其中每一项工程都蕴涵着循环经济的内容,为天津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和人居的生态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城市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天津市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天津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实施细则》等,规范和引导全市开展节水、节能、节电、节材。

  另外,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天津市作为全国绿色GDP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初步建立了反映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在《天津市中长期科技与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中,把天津市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循环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为背景,以解决资源和生态环境中的重大问题为基本出发点,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和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循环利用率为主线,以构建多元水资源供水格局解决水资源短缺为重点,制定了符合我市资源与环境现实条件的科技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为建设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城市提供技术支撑。

  二、分步实施,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我市作为特大型城市,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作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坚持突出消耗一次性资源的动脉产业与以回收再利用为主的静脉产业并重,按照“面上宣传、点上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重点推进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发展循环经济

  天津市是老工业城市,经济结构与工业布局不尽合理,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制约了天津经济的健康发展。2000年以来,我市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布局结构,着力解决结构性环境问题,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从淘汰高能耗、低产出、重污染的生产工艺入手,立足于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筹划和建设了具有战略意义的若干重大项目,包括深亚微米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开发及应用、绿色电池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新型轿车、石油钢管扩建和钢铁东移、聚氯乙烯改扩建等一批工业技改项目;信息港、地铁、高速轻轨、津蓟高速公路、天津港改扩建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百万亩设施农业、百万亩绿化生态建设等一批现代农业项目。同时,不断完善企业的市场退出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认真做好应淘汰企业的关、停、并、转工作。到2002年底,1220个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嫁接改造,调整了工业布局,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

  在区域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中,以提高城市功能和资源有效配置为目标,实施工业东移战略,进一步优化以中心城区、滨海新区为重点的全市城乡经济布局。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商贸、信息、金融、科研、文化、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限期把不适于在中心城区发展的企业调整出去。滨海新区加快了港口经济区、各类工业加工区、物流运作区和金融商贸综合区等功能区建设,形成新型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到2004年全市已完成近210个工业项目的战略东移。

  在海河综合开发改造中,融入循环经济理念,提升城市品位。2003年海河沿岸223家小型企业拆迁,21家大型企业通过拆迁重组改造,其中迁出化工企业6家。腾挪出的地块用于建设金融、商贸、文化设施,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把海河两岸率先建设成为循环经济型社区。

  2、开展生态园区创建工作,带动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国家环保总局的大力支持下,天津开发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去年已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目前按照规划,天津开发区逐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四大工业群落,产品代谢链条逐步完善。在废物代谢方面,去年又引进了电子线路板及电子废物回收加工企业、汽车拆解和废钢回收再生利用企业、回收和处理铅废料和废铅酸电池企业以及利用与丰田汽车配套的废料铸钢企业,形成了企业间的互利共生、区域层面的物质循环的多条产业链,同时也带动了全市静脉产业的发展。

  在建设开发区动脉产业园的同时,我市还从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入手,大力发展静脉产业,规划建设静海子牙静脉产业园。静海子牙镇废旧电线拆解业是近年来逐渐发展形成的以个体私营为主的特种加工行业,全镇有近400家专门从事进口第七类废物拆解加工经营的商户,经营资产规模达1.5亿元,年拆解能力达50多万吨。这一产业的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市场管理不规范、拆解手段落后、污染环境等。2001年7月,在市环保局的支持下,静海县政府采取“相对集中,统一管理,规范发展”的原则建设“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确保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已有数十家企业入园。下一步拟计划建成我市拆解、加工国内废机电设备产品、废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废物的基地。目前,在市环保局、市规划局的协助下,该园区正在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重新规划,拟建成集回收、拆解、加工处理为一体的北方地区最大的综合型产业园,在全国树立静脉产业型生态工业园的典型。

  我市大港区已于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2001年被国家命名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大港区在继续抓好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同时,企业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目前正在编制石化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下一步大港区将按照生态工业原理,把大港石化工业园建设成为以水资源和能源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以石化、能源产业链为重点,拥有高效的物质循环系统、水系统和生态服务系统的新型生态工业园区,使其成为经济发展高速增长、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的典范。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市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树立了一批生态农业的典型。在创建生态示范园区中,我市蓟县和宝坻区已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西青区、大港区、汉沽区、武清区、宁河县已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列入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静海县也已向国家环保总局提出了生态示范区建设申请。这些区县都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按照生态学的原理,编制了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并在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保护自然生态中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在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中,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提高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面源污染物的综合利用水平。目前,我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中北镇、大寺镇和汉沽区大田镇等四个镇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我市还组织区县开展创建生态村活动,至2004年,我市共创建市级生态村27个,局级生态村86个。该项工作曾被市政府列为为城乡人民办的20件实事之一。

  3、以企业为重点,实施循环经济细胞工程

  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决定着发展循环经济的水平,我市从发展企业的小循环做起,通过技术上的突破、资金投入的增加和鼓励政策措施的出台,引导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在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最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今年我市已有诺维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爱普生有限公司等八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

  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分别于去年和今年召开了两次“中国(天津)国际绿色电子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等十几家跨国公司和国内著名的电子企业联合积极参与,分别介绍了开展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再生利用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并就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污染防治、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和电子生产者责任延伸提出倡议,对全国的绿色电子产品制造技术和产业蓬勃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把强制性环保与自觉性环保相结合,大力推广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1998年我市被列为国家推行ISO14000标准试点城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1年通过了ISO14001认证,并被授予“国家ISO14000示范区”。目前,我市已有260多家企事业单位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在争取列为国家ISO14000示范区。

  在此基础上,我市于2003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环境友好企业的评选活动,首批命名了诺维信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天津开发区新水源公司等十家企业,作为我市首批循环经济型环境友好企业。这些企业采用先进工艺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污染排放,努力实现企业内部的循环,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增长。他们的做法带动影响了我市其它企业,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诺维信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天津爱普生有限公司、天津市合佳奥绿思环保有限公司和飞思卡尔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四家企业申报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已经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审查。

  4、以创模带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为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2002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用三年时间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目标。实践证明,“创模”对天津这样的老工业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创模”从指标体系到工作内容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一致,促进了天津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环境管理水平,实现了环境与经济双赢,加快了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我市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6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15。我市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大力推进节水工作,城市日供水量从1999年的220万立方米降至2004年的151.7万立方米。节水型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1%,用水量仅占40%。全市工业万元产值取新水26立方米,是全国的1/3;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2个百分点;通过推广农田灌溉节水技术和实施促进节水的价格政策,农业节水成效显著,年节水能力达到7亿立方米。

  为了有效控制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市已建成纪庄子等8座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总处理能力达到157、3万吨/日。积极扶植再生水的开发利用,目前我市已建成纪庄子5万吨再生水工程和开发区3万吨再生水工程,完成再生水回用工程19项,全市600多万平方米住宅实现再生水入户,2004年全市再生水回用量已达到6000万立方米。

  在节能降耗方面。近年来,我市和全国一样,煤、电、油、运等能源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电力紧张的形势十分严峻。我市已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在节能降耗和减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1996年至2003年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3.66%,支持了GDP年平均11.96%的增长,能源弹性系数0.306。八年间平均节能率为6.96%,比国家同期平均节能率5.02%高出38.65%。2004年万元GDP能耗为1.35吨标准煤,比全国的1.58吨低14.56%,比我市1996年的2.27吨下降了约40.53%,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2092.72万吨标准煤。特别是在煤电油运形势严峻的最近两年,国家能源弹性系数超过了1,而我市能源弹性系数始终保持低于0.5。2004年我市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5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1%。工业万元产值耗电仅为408KWH,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实施的重点嫁改调项目全部是节能降耗项目。冶金、建材等耗能大户能源消耗不断下降。火力供电煤耗平均为每千瓦340克,比全国限额水平低39克。旋窑水泥耗电达到每吨105 KWH,比全国限额水平低20KWH,接近100KWH的国际先进水平。

  在固废综合利用方面。我市从发展以“废物——再生——产品”为特征的静脉产业入手,着力提高资源再生水平,减少废物排放。以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为支撑,建立健全资源再生利用网络体系,重点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生活垃圾资源化等。

  碱渣、钢渣和粉煤灰的治理取得了重要突破,钢渣、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在国家和市政府的支持下投资3.5亿元,利用碱渣建成了塘沽紫云公园。该园是国内乃至世界少有的利用工业废料建设的环保型公园,彻底改善了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的建设就是我市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实践中的有益尝试。该项目作为国家高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总投资1.3亿元人民币,具有焚烧、物化处理、安全填埋等功能,可无害化处理处置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年处理能力3.7万吨,是国内首座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该项目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处理水平达到国际标准,并已经通过摩托罗拉、通用和英特尔三大跨国公司的环境审计。项目的建成,不但填补了天津基础设施建设的空白,改善了投资环境,为预防非典等传染性疾病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为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拉动环保产业、促进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建立资源回收体系方面。我市以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为重点,从社会层面上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2003年我市制定了《天津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工程发展建设规划》,经过重新整合,在全市初步建成了1384个社区回收亭,9个初级分选加工中转站,4个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一个废旧电气交易处理中心为载体的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废油脂、废电池、废磁卡的集中收处工作;目前我市年回收废钢铁约40万吨,全市回收利用实现产值65亿元,利润4.5亿元。

  在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目前我市已建设三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其中已经建成投产的天津双港垃圾焚烧发电厂坐落于津南区双港镇,占地面积5.98公顷,总投资5.59亿元人民币,建设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年处理40万吨),装机容量24兆瓦,设计年上网电量1.2亿千瓦时,焚烧处理系统采用日本焚烧技术。该项目已被列入2003年建设部科技示范项目、2003年天津市重点工程和天津市2008年协办北京奥运重点项目。青光垃圾处理厂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日焚烧600吨生活垃圾(年处理能力21.9万吨),年发电量0.6亿千瓦时;贯庄垃圾焚烧发电厂已经完成可行性研究批复,项目建成后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年处理33.3万吨),年发电量将达到1.1亿千瓦时。

  我市自2004年3月开始进行风电前期工作,在塘沽、汉沽建立了四个测风塔,收集整理相关数据,确定风能经济可利用规模,开展风电场的选址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在太阳能利用上,2004年8月津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5兆瓦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项目投产, “十一五”期间拟再增加50-60兆瓦柔性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等项目,为太阳能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

  我市积极推行农村资源综合利用,利用秸秆制气,取代农村烧煤、烧秸秆做饭、取暖的传统生活方式,不仅使多年堆存的秸秆得到了有效利用,变废为宝,而且保护了农村大气环境,改善了农村的村容村貌。目前。我市蓟县北汪庄村、宁河县盆灌村、大港区太平村、北辰区小孟庄村等已经完成了秸秆制气工程。与此同时我们还鼓励发展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兴建综合养殖场,发展农村沼气利用等,改善了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三、认真落实国家环保总局的评估意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创模评估组的要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继续将发展循环经济贯穿于“十一五”始终。以“经济发展高增长、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为基本模式,以水资源和能源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港区生态产业园和静海静脉产业园为示范,以石化、冶金、汽车、电力与海水淡化四个产业链为重点,结合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全面加快循环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全市工业发展步入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绿色服务业、生态农业发展,倡导绿色消费。力争到2010年,巩固创模成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到2015年,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到2020年,构建城市生态体系,初步建成生态城市。

  在巩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此,提出具体措施如下:

  1、推动有关循环经济的法规、政策建设。包括资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容器和包装物、废旧家电、废旧汽车、废旧轮胎、废旧电子产品、废弃食用油脂等回收、再利用的配套法规或规章。研究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鼓励政策。

  2、指导各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为指导,编制全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用于指导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3、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推进循环经济。

  4、加强对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的科学研究,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相关理论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支持循环经济的共性与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有毒有害原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

  5、组织建立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体系。开展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工作,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

  6、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把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和培训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在全社会普及循环经济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重大意义的认识,提高全民的资源环境意识、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意识,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全市人民的自觉行为。特别注意加强对环保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形成一支资源环境意识强、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领导和人才队伍。

  7、加大投入。争取国债和我市相关资金,增加对清洁生产、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的支持。   附件:撒旦法律上将地方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