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资讯 >>内容详细

2012年中国环保行业盘点

2013-09-26 15:28:21  

新年的钟声响起,2013年已经到来,我们回首过去,踏上新的征程。2009 年,温家宝总理说“2009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总理又说“2010年说是中国经济最复杂的一年”;2011年,媒体编了句词,说“2011是中国经济既困难又复杂的一年”;到了2012年,有一个叫许小年的经济学家出来说“2012年是中国经济最诡异的一年”。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税费高起……刚刚过去的2012年的确是中国宏观经济十分紧迫的一年。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2012年,环保这一“逆生长”行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在“十二五”规划理念及方向的指引下,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国企、民企、外企,仍在各自的领域,奋勇开拓,摧城拔寨,“三足鼎立”的局面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盘点一干知名环保企业2012年里的表现,你会发现很多。
 
 
国企篇
拓展、并购、科研,一个都不能少
 
“国进民退”是从2002年开始的中国经济增长周期中一个被频频提及的现象。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政府刺激经济计划的出台,近年来呈现加剧之势。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中高层认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金融体制环境对国企“更为有利”,是造成或可能造成“国进民退”现象的主要因素。
盘点2012年的环保行业,首创、北控、中环、中国水务投资等大型国企继续盘踞水务霸主地位;光大国际、绿色动力等也凭借其国企背景华丽转身,在固废领域表现出色。2012年,国有环保企业凭借强大的资源与资金优势,攻城略地自不必说,如火如荼的收购并购更让人领略了国企的大将之风。
 
大规模拓展市场
   
国有环保企业集中拿项目的事儿年年有,但似乎都没有2012年这么多、这么密。
在北控水务集团的官方网站上,一连串的签约事件信息,清晰地反映出北控水务在2012年里业务成长的轨迹。仅上半年,北控水务集团累计新增水设计能力便已达到98万吨/日,其中自来水新增设计能力45.5万吨/日、污水新增设计能力50.5万吨/日、中水新增设计能力2万吨/日。
更大规模的扩张还在下半年。7月,与海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淀区水务局正式签署海淀区稻香湖再生水厂项目协议;8月,与云南省安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正式签署云南省安宁市污水处理厂TOT项目;10月,与云南省安宁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安宁市第二污水处理厂BOT项目;11月,四川省广安经开区新桥园区供水项目开工,同时先后与云南省通海县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一、第二污水处理TOT项目;12月,与湖北省当阳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协议,获取当阳市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这一系列项目的签署,使得北控水务当仁不让地成为2012年度收获项目最多的环境企业。
另一家国企大佬首创集团,在2012年里虽然新签署的水务项目不算多,仅有山东东明污水处理项目、沂南首创水务有限公司污水处理项目、徐州市区域供水中心水厂建设暨徐州首创刘湾水厂改扩建工程等几个,但对已运营项目的增资扩容也成为首创水务本年度工作的亮点之一。
中环水务则在战略合作层面加大了力度。除了与浙江省温州市政府就温州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项目再次成功签署合作协议外,还于2012年10月,与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提升行业发展。而此前该公司已与亚太水安全研究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以中环水务为代表的中国水务企业已经进入到全球“水务大舞台”之上,从而使中国水务行业可以近距离深入了解国际水务前沿动态,并参与到国际水务大发展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国有环企不仅在水务市场上持续唱主角,固废处理、环境修复、海水淡化、新能源等领域同样有其活跃的身影。首创、北控等水务巨头纷纷通过签约、收购、成立新公司等手段进入固废处理领域。
最可圈点的当属光大国际。2012年,光大国际通过收购实现了固废行业产业链的延伸,斩获垃圾焚烧发电项目8个,新增日处理规模超万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7月12日,光大国际以综合评分第一名的成绩中标海南省三亚市生活垃圾发电厂项目,为该公司于海南省的首个垃圾发电项目。项目总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1,050吨,其中一期规模为日处理700吨,总投资4.25亿元人民币。优异的市场成绩,良好的行业口碑,突出的行业影响力,使得央企背景的光大国际成为固废行业的标杆企业,并因此荣获“2012年度中国固废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榜首殊荣。
 
大手笔收购并购
 
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仍不明朗,中央继续加强宏观调控以保持“稳中求进”,融资环境总体趋于宽松。环保行业,尤其是国企,在国家产业政策密集驱使下迎来新一轮战略发展机遇期,突出的表现是竞争不断升级,并购整合加剧。
5月24日,山东东明污水处理厂股权转让项目签约仪式在首创股份总部举行,协议约定:山东东明污水处理厂项目投资总额为12,415万元,首创股份占100%股权。按特许协议规定,项目总体规模为10万吨/日,已建成的一期规模为6万吨/日,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本项目是首创股份迄今投资的项目中第一个对民营企业股权收购项目,项目位处山东省菏泽市,投资本项目将进一步扩大首创股份在山东省的影响力,对鲁西南水务市场的拓展具有积极推动意义。
6月26日,湖南首创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收购张家界仁和科技环保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以BOT方式投资、建设、运营张家界市煤炭湾垃圾填埋项目。该项目为湖南首创公司所拥有的第四个垃圾卫生填埋项目,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以及人才、技术和运营业绩的积累。
最新公告显示,首创股份第五届董事会2012年度第十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收购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供水股权项目的议案》,公司将出资8.1亿元以现金方式整体收购包头市申银水务有限公司60%股权、包头市黄河水源供水有限公司80%股权、包头市黄河城市制水有限公司80%股权。
无独有偶。北控水务集团仅在2012年6月21日这一天,便同时签约收购了东莞市中堂溢源水务有限公司、厚街海清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获得了长达25年的特许经营权。三个月后,北控水务又先后收购了昆明清缘润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福建平和汇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获得了昆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漳州市平和县污水处理厂的特许经营权。
到了2012年底,北控水务集团与山东仁德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收购山东仁德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与山东德利环保有限公司共同持有的三个污水处理项目公司的100%股权,三个污水处理项目公司分别为:海阳仁德亚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滨州市仁德亚水务有限公司、莱州市滨海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其它国企巨头如中国水务投资、光大国际等在2012年也分别上演过收购并购的戏码,虽不及北控、首创那般轰轰烈烈,却同样不失精彩。因此有人说,国有环企开拓市场,尤其是进入某一新兴领域的最初阶段,通常是以收购并购开始的。这既与国企财大气粗的战略风格有关,也与行业发展的需求方向有关。不管怎样,环保行业中“大鱼吃小鱼”的案例每天都在上演,并且仍将长期存在。
 
大力度投入科研
 
有人说,在环保这个行业,自主研发的重要性还没有显现。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有背景有资源有资本,不需要什么技术独创性也能拿到很多项目,即使企业大也没有动力去做研发。事实果真如此吗?
2012年10月25日,国家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在北京主持召开了首创股份承担的“十一五”水专项“城市供水绩效评估体系研究示范”课题的验收会。验收专家组听取了课题实施情况汇报和财务汇报,审阅了课题验收资料,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验收。而这,只是首创集团承担的众多国家级科研课题的一个缩影。今年,首创股份继续加大课题研发力度,承担的“水源季节性重污染的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受到住建部科技司及国家水专项专家组的认可与好评。
承担“十二五”水专项课题“城市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稳定运行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的中环水务,则将研究示范基地设在温州正源中心片污水处理厂,地位和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据悉,该课题主要研究开发污水处理工艺过程的单元及系统运行优化技术,构建运行技术体系并形成具有全国指导性的技术指南,为全国污水处理厂在稳定达标排放基础上的节能降耗及优化运行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与此同时,“湘潭大学教学实习基地”也在湘潭中环公司一水厂正式挂牌。业内认为,双方建立校企合作将进一步拓宽各自的“产、学、研”合作领域。通过科技进步推动优质供水、安全供水以及供水服务水平的提升是湘潭中环公司的一贯理念,湘潭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优势在与湘潭中环公司今后的科研、培训等重大项目合作方面必将大有作为。
而在2012年固废领域迅速崛起的光大国际则宣布,旗下“光大环保科技发展(北京)”,研发的多级液压机械式生活垃圾焚烧炉排炉已通过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之环保科技成果鉴定。同时,集团旗下“光大环保设备制造(常州)”获国家2012年战略新兴产业(即节能环保)项目中央专项资金970万元人民币,专项用于生产上述的炉排炉产业化项目。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中的脱硫、水处理行业大都选择了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的道路。而在垃圾、污泥处理处置方面,产业界则是“两条腿走路”,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国内的研发力量,尤其是国企大佬正积极探索集成创新,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处理处置模式。
总之,对于中国的环保产业而言,技术研发的需求还非常大。不管面临什么样的竞争环境,拥有什么样的资源,如果对市场有图谋,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也就是自主研发积累的技术管理优势。这,也是国企环保巨头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外企篇
品牌至上,大企业有大智慧
 
品牌对于企业而言是无形的资产。品牌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更能提高企业在市场的占有率,这也是世界知名环保巨头们一贯的宗旨与目标。
2012年,威立雅、苏伊士、胜科等知名跨国公司先后通过调整战略结构,巩固和完善在中国的市场地位,以技术合作为主导,以社会责任为基石,全面彰显大企业的智慧。
 
调结构正品牌
 
2012年5月,法国水务巨头威立雅环境集团宣布了其战略调整计划,称将着力扩展新兴市场业务,加强与工业客户的合作。同时,威立雅还宣布将进行组织结构重组,以降低组织成本。
其实早在2011年11月,受欧债危机影响,威立雅集团就已宣布退出其传统四大主营业务之一的交通运输,集中力量发展水务、废弃物处理和能源管理三大业务。威立雅此次战略调整,与此前退出交通运输业务的意图一致,都意在收缩战线,回归核心业务,并保持相当的财务灵活性以应对经济危机的影响。概括来讲,威立雅这次的战略调整主要集中在拓展新兴市场业务、发展工业客户和现有业务整合三个方面。
在过去几年里,威立雅集团和中法水务(苏伊士集团和香港新创建集团合资组建)等外资企业,凭借高溢价的收购策略,在国内水务市场攻城略地,发展迅速。但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却打乱了外资巨头们抢滩中国的步伐。在《决定》的利好刺激下,中国传统水务企业与中小环境企业与资本市场融合加速,国内不少保险基金也频频显示出对水务市场这个天然盟友的兴趣。同期,包括重庆水务,江南水务等一批传统水务公司成功上市。
反观以威立雅为代表的外资巨头们,其“高溢价收购”模式的后遗症开始暴露,各地方政府期望值也随之水涨船高,再加之欧债危机的影响,外资水企的扩张步伐开始放缓。作为全球最大的水务企业,威立雅的主要竞争对手除了老对头,全球第二大水务公司法国苏伊士集团外,其核心业务——污水处理和饮用水供给等领域也正遭受越来越多国内本土企业的挑战。资料显示,2011年到2012年之间,威立雅明显放慢了扩张步伐,期间并没有高溢价的收购案出现。
由此不难看出威立雅此次战略调整的动因及目的。据了解,目前威立雅集团70%的业务是来自于发达国家,新兴市场的业务量不足30%。按照调整计划,在未来5年内,威立雅将着力拓展新兴市场,希望将这个比例调整为1比1。针对中国市场,威立雅计划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其在中国的业务占全球集团比例从4%会上升到8%,与美国市场、德国市场持平。“在客户群方面,我们希望达到新的平衡,目前我们的客户主要是是市政客户和工业客户两大类。市政客户占比大约是70%,而工业客户只占30%,我们准备在五年内,使得这个比例变成到5:5或是6:4。”威立雅环境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安东尼•弗莱罗说。
同时,弗莱罗还表示威立雅将进行结构重组,以降低组织架构的成本。“我希望我们的组织架构变得更加便于集中管理、更加简单、具有更强的快速反应能力、成本更低。比如说在我们展开业务的所有大国,我们决定设立威立雅环境集团的总代表(国家负责人),在中国的总代表是Regis Calmels先生,我们要求每一个总代表将所在国所有力量全部整合起来,同时可以进行协调工作,使得我们采取相同的商业运作方式对我们的市政客户,同时对工业客户做工作。”
 
重服务树品牌
 
作为专业致力于水务和废料服务的世界领先企业,苏伊士环境在全球拥有400多名科研人员和200多家研究所及实验中心,其中包括全球首屈一指的研究和创新中心,如法国的CIRSEE、美国的WERC、西班牙的CETaqua和中国的SWRc等等,其所研发的项目服务对环保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2年11月2日,中法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法水务”)及苏伊士环境与重庆水务集团以25%、25%和50%的出资比例,签署“重庆中法环保研发中心”合作经营合同,共同建立以水、污水、固废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环境研究中心,以扩大双方的合作范畴,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满足重庆工业化和城市化急速发展的需要,推动政府实现其经济与环保同步发展的目标。
苏伊士环境首席执行官舒赛德先生表示:“作为世界领先的企业,苏伊士环境一直将为客户提供创新性的环境解决方案作为核心竞争力。凭借我们的国际科研网络以及在中国的经验,进一步为中国的环境事业和人民福祉做出更多的服务与更大的贡献。”
其实,中法水务的品牌服务意识历来有之,2012年只是“上升到战略高度”而已。“6.5”世界环境日当天,中法水务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以“绿色行动爱地球 资源回收乐助人”为主题,发动总部及20多家合作公司开展旧物品或闲置物品回收及捐赠、绿色出行、各类展览等一系列活动,支持环保之余向社会献上一份爱心。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早已深深植根于中法水务的企业文化之中。近年来中法水务积极在中国倡导和支持社会公益活动。在重庆三峡库区我们不仅斥资兴建希望小学还捐助人民币壹仟万元参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局、全国绿化委员会及中国绿化基金会合办的“绿化长江 重庆行动”以绿化长江两岸及生态建设在广西山区我们资助“中国色彩”协会使学童获得六年的免费小学教育在广东我们母公司苏伊士环境组织的扶危助困的人道主义协会Aquassistance 为当地麻风村的村民提供技术支持送上清洁、安全的饮用水。
2012年2月8日-10日,中法水务于苏州举行年度管理会议,期间发动港澳及中国各地子公司逾170名管理人员参与“爱地球 齐植树”的环保活动。此次活动在苏州工业园区内进行,所栽种的树苗日后更会捐赠给园区的中新生态科技城幼儿园,为学童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更希望以此培育下一代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过去二十年,中法水务已成为中国水行业最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社会各界对其的认可亦证明了公司长期稳健的发展策略,即“坚持稳健的投资策略、坚持多赢、坚持国际化和本地化相结合的管理运营模式、坚持把企业社会责任放于首位等”的理念和方向是正确和有成效的。
 
闯市场立品牌
 
2012年,中国环保市场格局中重要一环的外企阵营里,一些“后起之秀”市场表现活跃,打破了威立雅、苏伊士两家独大的局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新加坡最大的水务管理公司胜科集团,以及瑞典洛克比水务旗下的普拉克环保。
2012年6月6日,新加坡胜科集团与江苏启东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合资水处理项目签约仪式隆重举行。此次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与胜科集团合作的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计划在2013年底建设完成,据此规模,足以满足目前落户石化新材料产业园的客户需求。
“凭借在污水处理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经验,我们确保处理过的污水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能够为园区内的客户提供更干净的环境。” 新加坡胜科集团总裁邓健辉表示,胜科将通过与管委会的紧密合作,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助力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胜科集团是一家新加坡上市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海事工程、公共事业以及城镇发展。在公共事业方面,胜科的专长在发电、污水处理等方面,业务遍布中国9个省、13个城市,其中也包括吕四港。
胜科大举进军中国环保市场不仅限水务领域,还有风电。2012年5月,新加坡胜科集团全资子公司胜科公用事业以8550万美元从美国AES电力公司成功收购中国四座风电厂各49%股份以及一座燃煤发电厂25%股份,从而涉足风力发电领域,其在华业务也拓展到11个省市区的18个城市。完成此交易后,AES在华的风电资产已全部转移至胜科手中。至此,胜科这一外资企业的名声在中国环保市场上正式打响。
在固废领域,威立雅环境服务在2012年新签约湖南危废管理中心项目,以及亚洲最大的填埋气项目上海老港填埋气正式并网发电,成为外资环境企业在中国的标杆。
固废领域表现突出的外企还有普拉克环保。1998年,普拉克环保系统(北京)有限公司成立,并作为整个普拉克集团在中国项目投标、执行、联络和售后服务的平台。2003年,瑞典普拉克公司被洛克比水务集团收购。到目前为止,普拉克已经在70个国家完成超过4000个合同。2012年,普拉克在中国市场的重点是固废项目。
4月23日,在济南,普拉克环保与山东十方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昆明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的设计、供货及调试运行的合同,合同包括250吨/日预处理系统,和350吨/日高温厌氧发酵系统,普拉克为该项目提供核心的技术和设备。
5月18日,经过前期激烈的公开竞标,普拉克环保成功签约重庆餐厨垃圾厌氧处理500吨/天四期处理项目合同。一个月后,普拉克又拿下海南海口市500吨/天混合有机垃圾车用燃气项目合同。项目工艺均采用普拉克有机垃圾厌氧消化技术,产生的沼气经后续沼气提纯等净化工艺后提纯成天然气作为车用燃料使用,日产车用燃气2万立方米,可满足250辆公交车或1000辆出租车的燃料需求。
如今,普拉克在中国的有机垃圾厌氧发酵沼气处理规模已达2050吨/天,成为行业的领先者,普拉克也因此获得“2012年度中国固废行业最具成长性企业”殊荣。
种种迹象表明,外资企业凭借先进的工艺技术与从业经验,在创立中国市场之时,十分注重品牌的确立。这或许也是他们获取成功的奥秘之一。
 
 
 
民企篇
产业布局,可持续才是硬道理
 
2012年,国企、外资背景的环保大佬们大多在实现全球性战略布局,而民营背景的企业更多地选择了战略切入。无论是桑德国际认购安阳泰元水务的九成股权,意图加入河南省安阳市强力推进的城建3年计划;还是碧水源与北京城市排水集团合作,以增资扩股方式投资北京京建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在北京及全国范围内承接水务项目,都说明了民营环保企业在产业战略转型与升级的背景下,快速扩张、完善产业链的决心与信心。
 
全产业链——抵御风险的利器
 
与投资占优势的国企和以技术能力见长的外企相比,民营环保企业中可以堪称重量级的企业少之又少,仅有的几家,如桑德集团、杭州锦江、碧水源无不在产业链上做文章。
桑德集团作为国内民营环保企业的领跑者,拥有业内最完整的产业链条,集投资、研发、咨询、设计、建设、运营、环保设备制造于一体,在水务、固废处理、清洁能源等多项环境治理领域。2012年,桑德继有机农业、餐厨处理等热门领域之后,又大举进军新能源、环境修复、医疗废物、再生资源等产业,其中,锂电、废旧轮胎、机电一体化等项目已于年内上线生产。
桑德同时对乡镇污水处理市场寄予厚望。2011年,桑德曾携手湖南省长沙县进行污水处理设施乡镇“全覆盖”建设,接手16个县污水处理设施及部分管网的建设、运营,在这个领域率先积累了业绩与口碑。2012年,桑德又中标江苏省泗阳县14乡镇污水处理厂工程,将对这一地区乃至全国的乡镇污水处理产生示范效应。而在陕西省靖边县签订第二期扩建提标污水处理厂项目、中标重庆市梁平双桂污水处理厂BOT工程项目,则进一步加速了桑德在西部市场的战略推进。
杭州锦江在打造固废处理产业链方面表现突出。7月19日,由杭州锦江集团投资的黑龙江省绥化市的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项目在绥化市党政办公中心正式签订合作协议。12月19日,杭州锦江集团控股的内蒙古普拉特交通能源公司包头垃圾电厂1#汽机发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座投运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在2012第一届中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招标采购评价推介活动榜单中,杭州锦江一举囊括“中国十大最具投标实力垃圾焚烧发电企业”、“中国垃圾焚烧发电杰出贡献企业”、“最具社会责任感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最受城市管理部门信任的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等四大奖项第一名,在行业内和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碧水源则通过与其它公司的战略合作来拓宽自身产业链条。首先是与山东滨州海孚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山东设立碧水源(禹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据了解,此次合作碧水源公司出资1200万元,占新公司60%的股权。新公司成立后将利用双方在水处理方面的市场优势、研发实力、设备制造能力,在山东德州禹城工业园建立环保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及业务基地,致力于开拓具有广大市场潜力的山东省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处理,以及自来水提标升级市场。
接近年底,碧水源又与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关于对北京京建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合作意向协议》。根据协议,碧水源拟出资1亿元人民币以增资扩股方式投资北京京建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双方协议约定京建水务在北京郊区以BT、BOT、委托运营等方式开展水务投资项目;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在全国范围内承接水务项目;向全国范围内采用膜工艺的再生水厂提供膜技术服务等。
 
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资本市场热炒的膜技术正从“概念”落地为扎实的产业,相关企业在2012年也开始收获成长的果实。
目前市值超过200亿、雄踞创业板首位的碧水源一手资金、一手技术,正在积极寻求与地方政府、优势企业的合作。继2011年11月在内蒙古成立第一个合资公司后,2012年年中,碧水源又增资新疆科发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打开西北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合作,碧水源已经与多个地区的城投或水务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以膜技术为核心,衍生工程服务、水务投资、委托运营、资产重组等业务。目前已在环太湖、滇池等重点水域,内蒙、新疆等缺水地区搭建平台。从2010年以小订单为主,到2011年开始获得大订单,2012年碧水源的市场扩张已开始进入收获期。
与此同时,“浙江大学-碧水源膜与水处理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已于2012年年底,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高分子大楼正式揭牌成立。联合研发中心成立后,浙江大学与碧水源将在国内水处理膜技术领域开展长期而深入的合作,这标志着国内著名高校与环保行业知名企业的又一次强强联手,将在环保技术领域谱写“产、学、研”模式的新篇章。
靠技术起家的桑德集团同样视技术为生命。2012年,桑德将眼光关注于中国农村乡镇污水处理问题,创新了“桑德SMART小城镇污水解决方案”,寻找到切实可行的区域统筹、集约化治理之路,为中国乡镇污水处理与农村连片环境治理提供了成功借鉴路径。“SMART”系统由成熟的技术组合而成,是一项小型、多功能、模块化、自动化和快速的工艺组合。系统的核心为“生物转盘+高效滤布滤池”,技术成熟却简单可行,能够满足乡镇污水处理要求。其在污水处理厂的直观体现为:“一个房子、一个池子、一套设备”。房子即整个系统的控制室,池子为高效滤布滤池,设备为生物转盘。这项工艺不仅耗能低、污泥产量小,需要时设备还可以进行增容改造。
桑德集团总裁文一波认为:“现在乡镇污水处理率尚不到3%,10年之后预计可能会达到50%,未来10年,将迎来乡镇污水处理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如何不断完善和开发技术工艺,提升公司在环保市场上的竞争实力,既是企业突破自我、超越同行的关键所在,也是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产融结合——民企发展的保障
 
产融结合是环保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然之路。2012年,一些大型民营环保企业希望通过产融结合的方式,持续创新,不断拓展新业务,并将打造世界级的环保企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据了解,目前有3.5万家环保企业直接与国际跨国公司如威立雅、苏伊士竞争;与欧美相比,中国的环保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在市场规模、人力资源、产业链的完备性上具有更大发展潜力。以桑德、杭州锦江为代表的大型民营环保公司拥有完善的产业链条,可提供全面的“一站式”服务及城市或乡镇整体环境解决方案。但鉴于相关政策制度及市场环境的制约,民营环保企业的再融资问题始终是公认的“老大难”。
一手缔造过创业板神话的碧水源科技,堪称融资方面的高手,不仅顺利完成2012年度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而且以自有资金出资3000万元,与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设立中关村科技租赁(北京)有限公司,从事租赁业务。
而桑德2012年的配股成功更为业界树立了一个产融结合的典范。桑德环境配股申请工作在公司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于2012年12月10日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12】1622号)《关于核准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配股的批复》的核准文件,核准公司向原股东配售149,435,519股新股。
截至2012年12月20日(股权登记日)下午深圳证券交易所收市后,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登记在册的全体股东,按照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进行了配售。本次配股网上认购数量合计约为1.4亿股,认购金额约18.5亿元,占本次可配股份总数的97.434%,符合《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公司配股发行工作获得圆满成功。
产融结合对民营公司的意义重大。一方面,能够巩固和提高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有助于公司现有项目加快施工建设进程,完成公司在国内外的产业布局。更重要的是在资本市场上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为公司实现持续融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公司未来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可靠保证,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从世界500强企业来看,多数公司也都采取了产融结合的战略。产融结合已经成为大型集团企业“做强做优”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资本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编后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十二五”环保规划陆续出台并实施的关键之年,环保人普遍感受到了企业转型变化的气息,集约化、集团化、专业化引领着水务、固废、新能源等各环保领域的风向。一边是不断升级的市场空间,一边是国企、外企、民企“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到底谁能成为未来中国环保市场上的“真英雄”?企业与行业能否在交互影响下可持续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