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 >>内容详细

“公交站”式除霾装置给谁享用?

2015-04-20 15:19:08  

  近期,专注于室外空气净化、类似于公交站的城市空气净化装置,将落户于清华大学。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该净化装置能平均减少空气污染物(PM2.5和PM10)实时浓度的40%。(4月19日《新京报》)

  对于这种“公交站”式除霾装置,有人给出了这样一种推理结果,那就是“头盔式”除霾利器。其意为,能开发这样一种公交站式除霾装置,那就一定能开发出另一种头盔式除霾净化器。假如真的人手一顶头盔式除霾装置,满大街这么一游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知道的人以为是空气净化装置,不知道的人会以为是外星人降临了地球。而整个空气中满是雾霾,果真被净化掉了吗?雾霾还是那个雾霾,空气还是那个污浊,只不过又增加了额外的资源浪费。毕竟,任何空气净化器,都需要电力来维持,而电力消耗本身,尤其是煤电系统,同样是在制造新的雾霾。那么,“公交站”式除霾装置,是环境之福呢,还是新的环境灾难?

  第二个问题是,谁将享受这种“公交站”式除霾装置?如果大力推广这种“公交站”式除霾装置,公众果真会受益吗?如此贵重的除霾装置,会装置于车站码头公交站等公众场合吗?如果是,也远非公众之福,因为一旦离开这个“公交站”式除霾装置半步,就会重新踏入雾霾中。而该装置所产生的电力消耗所造成的污染,会加重新的雾霾污染,一时“受益”,会在平时加倍“享受”。画饼之愚,远不及这种伪享受之傻吧?

  而更可能的“远景”就是,在“衙门”及某些企业办公场所,有钱人居处率先装置如此除霾装置,而其他社会人等则无法享受这种除霾器所带来的清新空气。那么,除霾装置所产生的副作用即新雾霾,岂非又成了大众所负担的环境负能量?

  不妨再看看“公交站”式除霾装置的大背景:今年年初的北京市两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信和集团执行董事黄永光提交了《关于开发道路空气净化系统》的治霾提案。该提案称,北京、香港等大都市,因其高楼密集无法建立正常风道,使得污染物不能自然地散发到大气中。根据这个理念,“公交站”式的净化装置得以落地。城市通风不靠地理高下配置,也不靠高层建筑物的科学设计避让,而靠“公交站”式除霾装置,这与螳臂挡车又有何二致?

  “蝴蝶的翅膀”能扇动厚重的雾霾吗?可以有如此幻想,但绝不会变为现实。而治理雾霾,一需要政府企业的同步,二需要环境保护的跟进,三需要法制的保障。单纯靠一两个或者更多的“公交站”式除霾装置,只可能加重环保的副作用与负能量。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