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 >>内容详细

尾气检测造假链条曝光:"黄牛"200元包过

2015-09-15 10:27:31  

  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辆,不需要维修就可以拿到一张环保部门颁发的尾气检验合格标志;“黄牛”只要收钱就能打通一切关节,检测站人员可以通过控制检测开关、篡改检测软件数据,从中做假。

  9月12日晚,经过长达近一年的暗访,央视曝光了各地普遍存在的机动车尾气检测造假内幕。

  “我国机动车尾气检测市场十分混乱,不仅给大气污染防治造成了干扰,也严重损害了百姓的身体健康,检测数据造假实际上是一种犯罪行为。”13日下午,在机动车尾气检测真相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机动车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颜梓清说。

  尾气检测造假链条

  央视上述报道称,在山东省济南市华兴汽车检测中心,记者跟随一辆黑色轿车检测尾气。检测报告显示,该车一氧化碳排放超过限值50%。

  之后,这辆车按检测流程的要求,到与华兴检测中心仅一墙之隔的汇园汽修厂。汽修厂老板表示,不用修也能通过尾气检测,200元包过。

  20分钟后,这辆尾气超标车又一次进入华兴检测中心,走完了同样的检测程序,结果,车主拿到了一张环保部门颁发的尾气检验合格标志。

  在华兴检测站的周边,不仅有汽车维修厂,连小卖部也可以代办验车,这些代办验车的人被称为“黄牛”。一个代办验车的“黄牛”称,“不修可以,直接包过。包过200块钱。”

  这种情况在济南正元检测站、君冠检测站等同样存在。暗访还发现,检测站工作人员通过篡改检测数据、修改检测软件,进行数据造假。

  除济南外,广东、浙江、辽宁等多家机动车检测站也被曝出上述造假行为。

  在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关村空气污染防控联盟有关专家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机动车检测机构造假行为由来已久。

  “控制软件数据造假问题普遍。”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研究员韩应健对记者说,在此前的检查中发现,拆除或更新净化器后,车辆的排放竟然基本无变 化;同样一辆车,冷车和热车的检测,排放情况也基本无变化;同样一型号车,行驶3万公里的和行驶25万公里的检测结果,排放情况基本无变化。

  “这说明,检测站的检测软件是早就设计好的,可以做假,以迎合一些车主的需求。”韩应健说。

  “目前全国机构车排放数据,只有20%是真实的,80%都是虚假的。”中关村空气污染防控联盟专家、马哈(北京)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修春林说。

  2011年,环保部曾发布《关于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检查整治工作的通知》,称:“一些地区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工作暴露出检测程序不规范、检测设 备可靠性差、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玩忽职守、弄虚作假行为,严重影响了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造成了极为不良的社会 影响。”

  当年10月,环保部通报的整治情况显示,共排查出各类违法违规和不规范检测问题200余项,分别采取了停业整顿、限期整改、现场纠正、警告及经济处罚等措施。

  针对央视曝光的机动车环检中存在问题,13日凌晨,济南市环保局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对“焦点访谈曝光的有关机动车环检中存在的问题,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责成报道涉及我市的环检机构暂停运营接受调查。”

  济南市环保局表示,将会同质监等部门,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全市环检机构进行全面深入检查。相关情况也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污染防治“基本失控”

  机动车检测数据是控制机动车污染和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的基础性数据。目前,不仅汽车厂商说不清所产机动车的排放量,检测机构也说不清机动车的排放数据,车主更说不清自己爱车的排放情况。

  环保部监测结果显示,京津沪机动车排放平均占大气污染源24%左右。全国大气污染正向煤烟与机动车尾气复合型过渡。

  “对北京这样的城市来说,机动车污染是主要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车用燃料排放实验室主任岳欣对本报记者说。

  环保部2014年公布的《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统计,2013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32亿辆(其中汽油车占83.5%),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超过90%,碳氢化合物(HC)和一氧化碳(CO)超过80%,是造成光化学烟雾和灰霾的主要原因。

  颜梓清介绍,研究表明,机动车排放的PM的粒度在0.04-0.1μm, 远小于2.5μm,不但入肺,而且进入血液。机动车检测是控制和削减大气污染最重要的前提性手段,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才能收集到每辆机动车的排放污染量, 对超标车进行限行和高污染车的淘汰,才能有效控制和削减污染。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推广新能源汽车,治理机动车尾气,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在重点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要全部淘汰。”

  但上述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在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基本失控”,在新车(销售前)、在用车(销售后)两个环节,都存在大量的造假行为。目前全国拼凑的假冒伪劣“简易工况法检测设备”占90%以上(多达5000多条),检测数据误差高达30%以上。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去年印发《加强“车油路”统筹加快推进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方案的通知》,要求完善环保检验制度,健全OBD(车载诊断系统)管理制 度,将排放记录作为年检的重要内容,对排放不达标车辆不得发放环保合格标志。自2015年起开展环保检验机构专项整治,对所有检验机构进行全面核查,对弄 虚作假、玩忽职守的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依法依规予以处罚,纳入黑名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除了检测造假之外,遍布全国各城市的大大小小机动车检测站,90%的检测设备是拼凑的,这些尾气检测机构购买的“简易工况法设 备”根本就没有取得《制造器具许可证》,生产源头就没有监管。负责机动车检测设备计量检定的是各地计量科学研究院,但这些机构通常对设备的关键性指标完全 不测试,计量认证考评中心部分人员与造假设备生产商长年勾结,对检测设备不合格一路开绿灯……

  北京建筑大学长期从事机动车检测研究的专家姚圣卓告诉记者,用车检测方法更离谱,我国现行对于机动车污染合法的检测方法有双怠速法、瞬态工况法、简 易瞬态工况法和简易稳态法,虽然“遥测法”不是国家颁发的“在用车尾气检测标准”中的检测方法,但至少有10多个城市己在用于路检执法;柴油车排放主要是 颗粒物和氮氧化物(NOX),但这二项指标都不在柴油车检测和控制污染范围。

  专家呼吁严厉打击

  对于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行为,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中也是有明确规定的。

  第五十四条规定,“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应当依法通过计量认证,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机动车排放检验设备,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的规范,对 机动车进行排放检验,并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实现检验数据实时共享。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及其负责人对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环境保护主 管部门和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排放检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十五条规定,“禁止机动车所有人以临时更换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的方式通过机动车排放检验。禁止机动车维修单位提供该类维修服务。禁止破坏机动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

  颜梓清介绍,按照国家现行的机动车排放标准,每公里排污2克以下为绿色车,2-5克为达标车,5-10克为超标车,10克以上为高污染车。

  “实际上,每公里排污超过10克的高污染车,相当于5-10辆每公里排放低于2克的绿色车。车主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爱车是高污染车还是绿色车。”颜梓 清称,国家机动车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的研究显示,如限行约15%的超标车和淘汰约3%的高污染车,就可削减机动车污染总量的70%以上。

  本报记者注意到,济南等地机动车检测机构造假一事也引起全国其它地方环保部门的关注。

  13日,山东省青岛市环境保护局政务微博称,“青岛前几年尾气检测造假问题也比较突出,到了季节举报量特别大,我局花了很大力气来整顿,这两年举报的基本没了。这次焦点访谈反映的是在软件上动手脚造假。正在核查我市存不存在这种情况,要有严惩不怠。”

  有专家在此间表示,环保部门主要是对检测机构的业务监管指导,法律责任主体是第三方检测机构。汽车环保检测机构是第三方运行,环保部门一直替他们被黑锅,对这种现象要严厉打击,不能手软。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