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固废 >>内容详细

我们要为治理地膜污染做点事

2016-08-26 15:44:40  

◆韩丽荣 王雪淳

说到白色污染,我们一定不陌生。塑料制品生产之初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可降解技术的应用不足使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对土壤、水源都产生了一定污染。

作为陕西省环保志愿者暑期青年使者助推家乡生态文明建设项目,陕西科技大学“心塑实践团”,近日在西安完成前期筹备后,齐聚太白县,实地调研农用地膜的使用状况。

田间遍布“伏地魔”

依托高海拔等自然优势,蔬菜种植成为太白县域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同其他农业发达地区一样,太白县同样存在农膜使用及农用废弃物大量残留问题,焚烧、丢弃、直接翻入耕地是当前处理地膜最常见的方式,而这些不合理的处理方法加重了土地污染,使农作物减产,直接降低了农民的收入。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太白县无公害蔬菜的产量较2012年减少10%,土地的地膜污染率增加5%。所以土壤的优化改造以及地膜绿色化处理都是太白县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农用塑料的分类、回收及利用等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说起地膜,年逾花甲的太白县咀头镇北沟村村民张老伯打开了话匣子。“现在的地膜不行,不管厚的、薄的全都要揭起来,要不然压着苗苗,长不出来哩。但是人年龄大了,揭地膜太累了,我和我老伴实在吃不消啊,这地也就越来越不行了。”张老伯表情凝重地感叹。

北沟村是太白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重点村之一,这个村有耕地1490亩,全部种植蔬菜。时任北沟村村长的梁海涛告诉志愿者,地膜污染是众所周知的,政府也有一些政策鼓励农民进行地膜回收,但是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目前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少数村民有很强的环境意识,会将废弃地膜放在垃圾回收处,而多数村民都会选择将地膜随意丢弃在路边,或是直接填埋、焚烧。

对于白色污染的治理,“我们农民自己的力量太小了,还要合作社和政府帮我们解决问题。”太白县拐里村菜农刘老伯说。

可降解地膜亟待普及

说到可降解地膜无需翻犁,环保又省力时,村民们的眼中充满了对高科技的期待。“要是能把地保护好,种了地也不用再揭的地膜,不伤土,我们都愿意用。”可见,质量高、价格优的可降解地膜是众望所归。

在农村,多数村民采用直接翻地的方式,简单处理残留的地膜。残留的地膜会使土壤结块,影响土壤肥力以及蔬菜生长,村民需要轮种玉米、莴笋等其他农作物来改善结块状况。

随后,志愿者实践团以快闪宣讲的方式在村里为村民讲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提升村民垃圾分类处理的环境意识,引导他们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减轻白色污染。

“心塑实践团”负责人臧晓辉告诉记者,实践团不仅要对当地土壤进行收集,后期进入实验室进行土样检测,分析土壤成分,还将收集废旧地膜,重熔再造,制成其他可降解物品,免费返还农户,送福到家,让“福地膜”降伏“不可降解地膜”,促进土地回归“纯净”。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