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发展到今天,没有企业能一家独大,一定是百花齐放”。
中国的水环境治理还没结束,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将来中国人如果喝直饮水,这又是一个新的方向。
从五年前开始,女性多了,特别是优秀的女性也越来越多。她们并不局限于行政类的岗位,很多都参与到了环保技术、方案、市场方面的工作。有些很重要的岗位,例如技术部门负责人,也由女性担任。
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 南方周末实习生 符文馨
拧开水龙头,按下洗衣机开关,和公众息息相关的水务行业中,有一家深耕中国近五十年的法国外企。
成立于19世纪末,1970年代进入亚洲,从设计、建造和运营水处理设施到固废、土壤和大气等更多领域,苏伊士为亚洲两千多万人口提供了环境服务。
2000年,环保企业开疆拓土的时代,外资企业为中国环保行业带来了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理念,随着市场不断成熟,本土企业正迎头赶上,央企和国企成为主角。
面对这种变化,在苏伊士工作了22年,现为苏伊士亚洲高级副总裁、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执行会长的孙明华女士很坦然,她的信心来源于外企和本土企业的优势互补,“环保行业发展到今天,没有企业能一家独大,一定是百花齐放”。
2022年2月1日,全球第一大环境集团威立雅与全球第二大环境集团苏伊士的收购交易交割完毕。这是一起震动环保界的交易,但位于北京CBD的苏伊士中国区办公室很平静,整合后,中国依然是苏伊士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孙明华在朋友圈写道:一如既往,一往无前。
苏伊士新任CEO是女性,直管亚太区域的集团副总裁也是女性,在孙明华看来,即便不少女性在职场身居高位,但天花板总是隐隐存在,女性常比男性付出更多努力。
2022年3月7日,孙明华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
苏伊士亚洲高级副总裁、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执行会长孙明华(采访对象供图/图)
进军中国市场近五十年:从工程、投资到研发
南方周末:苏伊士是环境领域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这么多年来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有什么变化?
孙明华:一开始我们做进口设备,后来做工程、投资,到研发。
7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夕,我们跟着世界银行和法国银行,带着设备和技术来到中国,帮助中国建设水厂。90年代,我们从澳门开始在中国投资合作水厂运营和建设。那时中国地方政府缺钱,外资带着钱进来,广受欢迎。但早期的投资不太规范,个别项目不是很成功。苏伊士在中国大规模投资是在2000年以后。
现在,资金已经不是地方政府和国企唯一考量,技术含量、管理理念更被看重,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我们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强大的研发能力。集团每年投入5000万欧元用于研发,我们在全球很多国家,包括中国的上海、重庆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
南方周末:早期的投资项目,有的不太成功,原因是什么?
孙明华:2000年,中国才开始对外资开放管网建设市场。所以最早的项目,我们只在厂里生产水,输送水的管网不归我们管,中间就会出问题,比如早期水价偏低,地方政府的支付能力有限,特别是北方的一些城市。那时中国的市场环境也不够规范成熟。
南方周末:后来的项目如何变好?
孙明华:中国对外资开放管网建设市场后,2001年我们谈成了重庆市特许经营的供水项目。当时我们在重庆供水量只有每天10万吨,到今天已有每天130万吨,城市发展得很快,马上还要扩建40万吨。
当时重庆的模式就类似现在的PPP,只是没有用这个名字而已。后来中国政府开始推广PPP,现在在重庆的项目被国家部委作为中外合资PPP项目的典型案例来推广。从重庆的项目开始,我们此后又拿到许多非常优质的项目,比如上海化工区、苏州和常熟的项目等。
“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单打独斗”
南方周末:作为老牌环保企业,苏伊士给中国本土的环境公司带来了哪些经验?苏伊士从中国公司学到了什么?
孙明华:苏伊士扎根中国近50年,对国内环保行业发展的理念、技术、管理方式都影响很大,也对中国环保的市场化进程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以前我参加活动时,别人总说“向苏伊士学习”。不过现在人家再说,我都觉得是在恭维我。中国的企业已经做得很好了,真的是要相互学习。
说实话,我们一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觉得当时国内的企业特别落后,但是这十年特别是近年来,无论是在管理还是技术方面,中国企业真是发展突飞猛进,叹为观止。
当年在做重庆项目时,要求年底建成,法国同事觉得不可能,在欧洲至少建三年,年底能建成,是一个miracle(奇迹),最后真的建成了,法国同事都服气了。
中国人吸收事物特别快,而且还能转换出新的东西。有国家政策支持,又有资金、人才,本土环保行业未来五年肯定会有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相信中国也将会引领国际环境产业的发展方向。
南方周末:目前国内环保市场的格局逐渐转向国企央企主导,民企提供配套服务,你认为苏伊士等外企的优势在哪里?适合扮演什么角色?
孙明华:这是大势所趋,中国发展到这个阶段,自己的企业应该起到主导作用。那外企怎么办?苏伊士很明确,我们要跟央企、国企一起合作。我们可能有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国企和央企在地方资源、资金等方面具有优势,我们会形成互补。
现在的环保项目通常需要通过联合体的方式共同投资、建设。行业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单打独斗,未来也是这样。
水环境治理还没结束
南方周末:2021年威立雅收购了苏伊士的部分股份,这对苏伊士有什么影响?
孙明华:交易后,我们的规模缩小了一部分,一些人员和业务转移到了威立雅,但业务领域并没有变化,保留了在法国、意大利、中欧、非洲(含摩洛哥)、中亚、印度、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水务、固废资源管理、数字化和环境服务业务。
在中国,我们的水务板块没有任何变化,我们保留了包括人力、财力和技术在内的全部力量,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高要求。我相信苏伊士未来在中国的发展、声誉和影响力都不会有变化。
南方周末:近几年,中国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环保市场的增量空间会越来越小吗?
孙明华:市场还远远没有饱和,按中国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时期,永远有新的产业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波又一波的。苏伊士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建水厂,然后改造旧水厂,之后建污水处理厂,几年后污水处理厂又要升级扩建,现在又出现了污泥的问题,饮用水水质改善、管网升级、土壤修复未来也是庞大的市场。
中国的水环境治理还没结束,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将来中国人如果喝直饮水,这又是一个新的方向。
“希望成为双碳领头羊”
南方周末:有些环保设施本身也是能耗大户,比如污水处理厂,双碳目标下,苏伊士要怎么转型?
孙明华:我们一直专注于减少自身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碳足迹,并为客户提供减缓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污水处理行业以前常说的是“节能降耗”,现在说“节能降碳”,虽然说法有所变化,但实际的工作我们早已开展,比如精准曝气、尾水发电、污泥资源化利用、中水回用、智能加药等。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之后,我们目标也更明确了。
今年,我们准备在重庆扩建一个日处理规模2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双方股东要求设计理念成为国内污水处理厂减碳的样板。对于一些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我们也提出了提高能源自给率的目标,5年内从现在的25%提升到未来的50%。
双碳目标下怎么转型,其实大家目前并不是百分百清楚。希望行业从一开始就把概念、方向、实施路径搞清楚,希望苏伊士能成为这方面的领头羊。
南方周末:除了双碳,未来环保企业还要怎么转型?
孙明华:一定要智慧化。中国还没提到“智慧水务”时,我们就已经在法国开始研究了,叫smart solution(智慧解决方案)。为此,几年前我们在上海成立了一个新业务单元,专注于为中国及其他亚洲的客户开发智慧与环境解决方案。
虽然环保是相对传统的产业,但与十几年前相比,可以明显地看到,在环境设施运营管控方面,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环节可以远程监测和操控,依靠大数据平台,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很多指令,无人机、机器人等也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运营绩效。我们在重庆的一个公司,二十年前有七百多名员工,二十年后项目的规模和收入翻了几倍,但还是七百多人,因为自动化程度提高了。未来智慧环境一定还有很大潜力。
优秀的女性越来越多
南方周末:你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先后从事过英语教学、国际关系研究、进出口贸易等工作,在第一份工作之前,对环保工作了解吗?后来为什么走上环保这条路?
孙明华:加入苏伊士之前,我对环保一无所知。走上环保这条路,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缘分使然。我之前当过大学老师,也在外交部、外企工作过,在法国和美国留过学。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这一切经历都是在为后来加入苏伊士做铺垫。我在苏伊士已有22年,最早是在澳门,然后来内地开拓业务,发现这才是自己想要的事业。一路走来,有好的平台给自己发展,有好的老板和志同道合的同事,我感到非常幸运。感谢苏伊士成就了我,我也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苏伊士。
南方周末:环保领域大部分人是男性,作为在环保行业工作的女性,你有什么体会?
孙明华:我干环保二十多年了,的确身边尤其是同级别的高管,几乎都是男性。苏伊士是技术和运营管理公司,也是男性居多。但是从五年前开始,女性多了,特别是优秀的女性也越来越多。她们并不局限于行政类的岗位,很多都参与到了环保技术、方案、市场方面的工作。有些很重要的岗位,例如技术部门负责人,也由女性担任。
苏伊士一直提倡包容和多元发展,其中就包括性别平等、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等。在过去的几年,苏伊士亚洲一直密切配合集团的政策,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女性在职场上的平等待遇,如投放资源支持女性员工的职业发展、实施无性别差异的薪酬待遇等。截至2021年底,女性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达到38%,占管理职位人数达到40%,占员工发展计划参与人数的50%。
提交关闭